ZKX's LAB

为何明朝最后会疯狂地收税,看明朝士兵的组织来源,以及军费构成

2020-10-22新闻15

明朝末期的民不聊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赋税的沉重,压得人民已经无法生存,所以都揭竿而起。

但是为什么最为最高统治者,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大量地消耗民力与民心,却依然还是要做呢?这就是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了。

首先要知道一个问题,在明朝时期,大明的几乎全部收入,除了一小部分用于朝廷的用度和官员的工资,绝大部分几乎都用在军费上。而军费的巨大部分,则是用在九边上。九边是明朝为了防卫蒙古而设立的九处军事边镇,驻留着大量的军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朝军队的构成和军饷是如何攻击的

明朝初期

依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在朱元璋时期,全国的兵力总共有一百二十万,而到了明成祖以后,国家的军队人数一下子飙升到二百六十万。

在当时,骑兵每个月的粮食二石,普通的士兵每月有一石。二百万的士兵,每个月需要多少粮食,就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这么多的军队,国家需要大量的粮食来供应。因此也就有了军屯制度。卫所是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每一个卫所不但负责当地的军事安全,还承担屯田任务。明朝依据这样的制度,保证了明朝初期的军饷供应。

但是,很快,随着人口的变多,卫所的军队人数也在变多,但土地还是那么多。因此逐渐的,军粮已经满足不了军屯士兵的需求。

于是,运粮就成为了填补缺少粮食的主要办法。但是运粮的成本巨大,朝廷除了自己运粮外,还动用“盐引”制度,来替国家运送粮食。

在古代社会,盐铁都是最赚钱的生意,同时也是最能影响国家稳定的重要物资。因此如果要想从事贩盐的生意,就必须要有国家发放的“盐引”制度。

于是想要得到这个盐引,就必须要为国家运送粮食。因此,明朝的前中期,基本上都是军屯和民运两种方式来解决军粮的问题。

明朝中期

在明朝中期,也就是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其实,实话实说,隆庆和万历其实作为皇帝,还算不错。他们虽然不是那么英明神武,但是也算是守城之主,没有太大过错。

但是嘉靖这个皇帝,的确很糟糕。万历不上朝,喜欢在家办公。隆庆虽然没有能力,但是人家让懂得用管理的人来管事,比如高拱。

嘉靖这个家伙,就真的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喜欢玩小聪明,又修道,又做皇帝。结果皇帝做的垃圾,修道也修得惨不忍睹,一无是处。

嘉靖年间,文官的人数为一万六千人,而武官的人数保持在八万二千余人。嘉靖二十八年,这一年的赋税收取二百万两,而军费的开销达到一百三十三万余两,剩下的有六七十万。而这剩下的六七十万两,还要解决京官的俸禄问题。几乎是每年都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到了神宗万历年间,也别是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朝廷相继对宁夏,朝鲜,和播州用兵。这三场大战,朝廷分别出兵十五万,七万,和二十万。

所花的饷银也是不计其数。在万历三十年,国库的收入是五百七十万三千七百五十两,支出是六百二十二万八千三百一十四两。超出国家收入一百多万两。

比如马匹吃的草料,在万历年间的用费是八万七千余两,到了天启年间,就增加到一十八万四千余两。

所以可以说,在明朝初年国家的收入承担军费的开支还绰绰有余,但是到了中后期,因为国内矛盾激烈,战事频频,国家的赋税已经开始渐渐无力承担了。

明朝后期

明朝时期,可以国家的大量部队都驻守在九边,用来防御北方蒙古的觊觎。在《谷山笔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明朝末年,宣府每年的所需的军费有八十三万两,大同花费七十七万两,辽东三十八,延绥二十八,宁夏二十二,甘肃三十八万。

这六边的总额就已经达到三百七十万两了。而九边的士兵人数,也从嘉靖年间的367834人上升到了崇祯年间的590574人。

这里就要补充说明一下,在土木之变后,可以说明朝对于蒙古的打压之势,已经几乎完全丧失。明朝对于蒙古几乎完全是守势,卫所的兵制已经完全行不通了,只能开始募兵。所以九边的士兵,几乎很多都是全面募兵。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开始反明,著名的萨尔浒之战爆发,明军的精锐全部丧失。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经过一番实地的调研,奏报朝廷,请募兵十八万,方可复辽。

朝廷的户部也算了一笔帐,依据当时的价格,一个士兵一年要饷银十八两,十八万人,一年就需要三百二十四万两。

辽东只是九边之一,加上其它八边的士兵,就朝廷每年五百多万两的赋税,更本就是不可能。所以崇祯才会不断的增加赋税(主要是农业税),导致最后的国家内乱。

#明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