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做人要有分寸,不能太聪明,要学会不前不后

2020-10-22新闻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这类古训俗语经常用来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环境的险恶。人心叵测,要学会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不动声色。

喜欢出风头的人,容易遭人嫉妒,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喜欢隐藏自己的人,容易被人遗忘,也容易被人欺负。所以,一定要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不出风头,不隐藏自己,做到不前不后。

01 做人要有分寸

做人一定要持中,做事也要持中,这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在一个团体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出风头,喜欢抛头露面,喜欢随时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注意的是,你的出风头,你的展现,绝不能影响到别人。如果你喜欢踩在别人的头上去展示自己,你的出风头就会得不偿失。

小张是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每次部门开会,他都会主动发言,虽然有时说不到点子上,但这并不妨碍他展示自己。

更让人不可忍受的是,当别人正在发言时,他总是硬生生地插进去,打断别人的说话,总想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他的口头禅是:“你这样说不对。”

刚开始人们不以为然,时间长了,大家都对他特别反感。干什么事情都不想叫他,小组活动时谁都不想和他一组。他逐渐被人们排挤,直至孤立无援。

小张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团队中不可强出风头。孚众望,得人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

你的一言一行,别人都在观察和评价。你有成就,你肯努力,你待人宽厚,你办事得力,别人自然会欣赏你,用不着过分地强出风头,用不着强求引起注意。

那些强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于会受到孤立。

我们说为人处世要在前在后讲分寸。有些人虽然才学过人,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大,但总是喜欢轻视别人的才华,认为只有他自己是主角,别人都是配角,好像地球离了他就不会转。

这样的人总会被认为是枪打的出头鸟,也会成为人们嫌弃的对象。

02 如何把握分寸

在工作中、生活中,如何把握好分寸,做到不前不后,恰到好处呢?

首先,必须认清自己在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在单位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

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定要责无旁贷,尽心尽力去完成,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事。

那些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要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该涉及的尽量不要去涉及,尤其是不要以内行人、明白人的角色,去对待同事,对待领导,不时地给别人以指导和指责。即使有人请你帮忙,也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能颐指气使,更不能指责鄙视。

其次,不能争名夺利。在名誉和利益面前,一定要表现得不太热衷,即使心里有所求,表面上也要做到含而不露。

要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用自己的谦虚和踏实,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避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别人嫉妒和排挤的对象。

要知道,事业的成功,有时就像在战场上杀敌,迂回包抄有时要比正面进攻更加有效。

第三,掌握好不前不后,是控制自己欲望的结果,是一种理智、明智的选择。

在做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不以情绪支配言行,不以欲望控制心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才是不前不后的处事态度。

03 做人不能太聪明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关于鸟、兽和蝙蝠的寓言。鸟族和兽类宣战,双方各有胜负,而蝙蝠总是喜欢站在胜利的一方。

经过一段时间,鸟族和兽族宣告停战,争取和平,双方最终知道了蝙蝠的欺骗行为,都把罪名加在了蝙蝠的头上,比如内奸、叛徒、间谍等等。双方一致决定,把蝙蝠赶出日光之外。

从此以后,蝙蝠总是躲藏在黑暗的地方,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独自出来觅食。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为人切莫太聪明,巧诈不如拙诚。真正懂得圆润的人,是不会让自己的聪明太外露,因为聪明过了头,就会招来大的麻烦和灾祸。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一个喜欢自作聪明的人。正是因为他总喜欢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得罪了曹操,最终落得被斩首的下场。

杨修是一个恃才傲物、我行我素、只相信自己、不考虑事情后果的人,他的为人处世的确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千万别把他当作聪明过人的楷模。

04 不前不后的处世哲学

不前不后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处世技巧,它的根本点在于明哲保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在团队中四平八稳、步步为营,不断向前推进。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前不后,只是在利益和荣誉面前不要过分地张扬自己,不要出风头,不要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攀登。

不前不后是一种过程,这种处世的态度,往往会赢得同事和上司的认可,最终在团队中脱颖而出。

所以,恰当地把握不前不后的原则,可以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好的人缘和机缘,也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