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英雄辈出,尤其是三国时期,大将数不胜数。魏延来到刘备这里投诚的时候,诸葛亮就不同意接纳此人,诸葛亮觉得这个人能投一次降,就能投第二次,就让刘备把他杀了。
魏延当时当时杀了自己人,放弃了城门,向刘备投诚。在战乱的时候,这样的投降方法没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受到惩罚,还能给投奔的人留一下好的印象。况且,不费一兵一卒就收下了长沙这座城池,这绝对是大功一件。
贤臣择良木而栖,这些自认为有几把刷子的能人自然会选择自己认为可以随的主上,同高位之人选择贤臣良将是一个道理。三国初期,郭嘉就先是袁绍的人,后来才投奔了曹操,五虎猛将赵云也是先追随的公孙瓒后来跟的刘备。
然而,不管是谋士,还是将领,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自然就少了分信任,也难免被人猜忌。如果你合主公的胃口,即便没有能力,没有功劳,他一个高兴,你就能位列高官拜爵。如果他看你不顺眼,不管你怎么战功卓著,浴血奋战,他都权当看不见。
魏延本就是刘表的部下,也有很大的能力和本事。刘备后来在收复长沙等城池的时候,魏延分析了现在的境况,果断地选择了立场,杀了长沙太守,开门投降,以表忠心,当然是对刘备表的忠心。刘备也听说过这个人,有点本事,既然他来投奔自己,断不能否定了他的好意,也正好显露了自己广纳贤才的高尚品德,何乐而不为呢。刘备没有听诸葛亮的意见,放过了魏延。
魏延自然对刘备的宽容胸怀感激,但是同时也对诸葛亮记了仇,生了恨。自从魏延跟了刘备,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诸葛亮就不同了,两个人不能和平共处,总是有诸多的问题存在。
诸葛亮一直都有杀了魏延的想法,但是每每都会被刘备拦住。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魏延跟诸葛亮的意见从来没有一致过。诸葛亮是什么人啊,所以魏延心里尤其埋怨他,记恨他,在很多公共场合都不会停止抱怨。
诸葛亮死之前留了遗书,这份遗书里也有很多对别人的一些看法,当然是不利的。并且还策划了一场暗杀。而后,魏延对阵杨仪,杨仪不敌,就打开了诸葛亮留下的锦囊,杨仪对魏延说,你现在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我立马就投降。
魏延立刻就喊了三声谁敢杀我,话音刚落,此时他的自信已经膨胀到了极点,这个时候,马岱忽然走上前来,大喊:”我敢杀你。“一刀就将魏延斩于马下。
我们做人应该学会低调,像魏延这样高调自满迟早会出问题,这也就是他死前说了四个字,成为了现在的流行网络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