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溥仪的诡辩之术:我投靠日本人,其实是为了收复中国疆土

2020-10-22新闻24

溥仪当过皇帝,做过军事法庭的证人,还进行过劳动改造,有着诸多的背景。最终,更是以一部《我的前半生》,让世人对他的那一段历史,一直兴趣不减。

然而,溥仪由于当年出庭作证时的种种表现,被人指责毫无皇帝的骨气,满嘴只剩狡辩和抵赖。其实,他只不过做了三年皇帝,6岁那年,清王朝就没了。在以后的一段岁月中,溥仪只能待在紫禁城中,等于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复辟”的声音。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他,眼中永远看到的只是“过去”。于是,当日本人让溥仪去做“伪皇帝”时,他欣欣然的去了。但在庭审时,他却是将所有的罪过都推给了日本人,表示:如果当时自己不“配合”的话,就会有很大的麻烦。

可见,溥仪是一个聪明人,他非常清楚当年日本在东北做了什么。所以,一上来就将“责任”撇得很干净。他以为这样做了,就可以将自己置身事外。只是,那时的他并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有着清晰判断力的成年人。更何况,溥仪除了否定所有和伪满洲国相关的事情外,还说了很多理由去圆他的谎言。

当年,溥仪被苏联关押在伯力监狱,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日军在东北实施的侵略和殖民计划都和他有关。所以,溥仪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证人,被四名苏联军官押解着,从伯力飞到了日本东京。

溥仪第一次出庭作证,当溥仪面对远东法庭的法官时,他却以一幅“傀儡皇帝”的面目出现。溥仪说:当年为何要当伪皇帝,是因为想借助日本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军队。之后,等时机一旦成熟,就会和中国的军队联手,收复东北。

其实,对于溥仪的理由,不能说他完全瞎掰。因为,和日本联手,本就是清廷复辟派的计划之一。当然,复辟包括收复整个中国国土,东北自然在内。至于和中国军队合作,那是强加的,好让“他人”相信自己的这个伪皇帝当的还挺有“价值”。

试想,法庭怎会相信溥仪的鬼话?于是,法庭拿出了证据,当年他曾用黄绢写信,收件人是日本参谋本部次长南次郎。可见,内容已经相当明了,就是溥仪想请日本出兵,完成自己的复辟大业。

然而,溥仪却将“否定”演到了底,断然否定这是自己所写。于是,专家开始了技术鉴定——核对笔迹。溥仪还挺厉害,居然改了自己的笔迹,使得此证据等于无效。

之后,溥仪回到了苏联。

后来,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劳教,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在其认罪书上很是清楚地写明:当年他是自愿来东北的,投靠日本人,就是想复辟清王朝。这一点,在他的自传体《我的前半生》中也有阐述,说他有当皇帝的强烈愿望,才会犯下了“卖国”的罪行。

其实,很多人都很感慨溥仪的生平,认为一个3岁的小孩被选中做皇帝,不是他的错,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溥仪在法庭上所表现的那样,他就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

那么,溥仪真的没有选择权吗?

想来,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溥仪失去了思考。在清廷覆灭后,溥仪的头衔虽然没了,但吃穿用度却是好过常人。此外,军阀们对溥仪的态度,让他存了一丝幻想。

其实,溥仪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相反,他还有英文老师,并向往自由的生活。那么,他为何还念念不忘清王朝,难道真是“复辟”的声音充斥着他的大脑吗?

事实上,溥仪一直在享受做“君主”的满足感。外面到处都是民主的声音,而他身边依旧是那套老黄历跪拜。这种驾驭他人的心理,让溥仪一直觉得,只有做皇帝,才能有此种尊贵。至于,靠谁的力量当上皇帝都不重要,哪怕是日本人。就如他的前任们一般,对内是一副狠嘴脸,对外却是谄媚无比,只要能保住皇位就好。

虽然,溥仪没有看到这段历史,但身边的人却会告诉他如何做,一脉相承的思维他继承的相当好。当然,他也不会仔细想这有何不妥,毕竟,前人都这么做了,自己照做不就行了。都说溥仪改造的很不错,出来后,有原先的老臣来看望他,行大礼,被他制止了,还批评了一番。

不过,看溥仪写的那本书,虽然是他口述,他人代笔,但就其生活经历的表述,依旧没有脱离当时那个年代的认识。尤其,在对其皇后的描写,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揭露其种种“丑行”。这和当年在法庭作证,竭力洗清自己的“污点”好似套路一样:“我是清白的,都是他人的过错,我才会被牵连。”

都说,《我的前半生》是一本“反省”的自传,那为何要反省他人的过失?所以说,不承认自己的过错,才是最可怕的。

参考资料:

【《清史稿·本纪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我的前半生》】

#近代史#溥仪#日本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