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约翰济慈夜莺颂的论文 拜伦,雪莱还和谁并称英国的“浪漫主义三大诗人”?

2020-07-21知识3

约翰·济慈的代表作《夜莺颂》写了哪些内容? 《夜莺颂》是约翰·济慈诗歌最著名的代表作。《夜莺颂》共有八节,每节是十行,因此总共有80行。诗人通过对夜莺歌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他坚信美的事物是永恒的,什么也毁灭不了它。一开始,诗人写道:“我的心儿在痛,昏沉沉的麻木,把我的感官折磨,仿佛饮过迷药,又似刚把鸦片吞服。他用匠心独运的比喻,衬托出自己在倾听夜莺歌声时候那恍如睡梦、如痴如醉的情景。济慈利用感觉和心情来表现出夜莺歌声的美丽和动人,因此。尽管诗人的“心儿在痛”,但是,歌声的迷醉让诗人把忧郁和痛苦一起忘掉,愿意沉人无边的“忘川河”之中。接着是美酒。诗人在歌声的引导下,驰骋在美酒鲜花的想象中,游荡在醉酒赋诗的意境中。他说:“哦,但愿尝一口葡萄美酒”,美酒是醉人的,醉人的美酒带给诗人的是无尽的才思,泉涌的灵感。所以,诗人赞美美酒,“一尝酒想起那绿色的大地,想起舞蹈、恋歌和阳光下的欢乐!但愿有一杯洋溢着南国的温暖,满满的鲜红的灵感之泉。醉酒后的感觉是无忧无痛的,所以,诗人“但愿我一饮而尽,悄离人世,和你一起隐没在幽暗的林间。可是,为什么要用美酒来忘却呢?为什么诗人要用沉醉不愿醒来“隐没在幽暗的林间”呢?诗人在第三节中。求约翰.济慈JOHNKEATS的作品及写作特色,还有他与芬妮的爱情。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涉及到的所有诗歌,如济慈的《夜莺颂》,徐志摩《草叶上的露珠儿》等。 夜莺颂 济慈My heart aches,and a drowsy numbness pains 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My sense,as though of hemlock I had drunk,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鸩Or emptied some dull opiate to the drains 又像是刚把鸦片吞服One minute past,and Lethe-wards had sunk:于是向列斯忘川下沉'Tis not through envy of thy happy lot,并不是我忌妒你的好运But being too happy in thine happiness-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That thou,light winged Dryad of the trees,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In some melodious plot 你呵,轻翅的仙灵Of beechen green,and shadows numberless,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荫影Singest of summer in full-throated ease.放开了歌喉,歌唱著夏季O,for a draught of vintage。that hath been 唉,要是有一口酒,那冷藏Cooled a long age in the deep-delved earth,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饮料Tasting of Flora and the country green,一尝就令人想起绿色之邦Dance,and Provencal song,and sunburnt mirth。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O for a beaker full of the warm South,要是有一杯南国的温暖Full of the true,the blushful Hippocrene,充满了鲜红的。约翰济慈的《夜莺颂》和雪莱的《致云雀》在写作风格上各有何不同之处? 这两歌脍炙人口诗歌在写作风格上并没有区别,都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之作。关于这个时代的诗歌特点很容易查到,你参考一下。但是对于这两部作品。拜伦,雪莱还和谁并称英国的“浪漫主义三大诗人”? 拜伦,雪莱还和济百慈并称英国的“浪漫主义三大诗人”。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度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才华横溢,与雪知莱、拜伦齐名。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道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去世时年仅25岁,内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容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济慈夜莺颂的赏析 赏析:总观全诗,《夜莺颂2113》既5261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痛苦的感4102受,也诗意地描写了自己的人生理想1653和生命态度。诗歌融合了现实的忧郁和想象性的解脱,充分表达了人类生活经验的双重性。作者虽然因现实痛苦而倍感孤独,但创造性的想象和诗艺的心醉沉迷使他内心的生活极为丰富。借助想象,主人公在第四、五节中平抑了痛苦,但最后两节又和开始相应,回到这痛苦。现实总代表着失意,想象则给诗人幸福,但无论是被引到哪一个方向,作者始终在反思,而反思总处于迷惑之中。在这生命状态的流动转换中,夜莺的歌声不仅表现为生命的理想、美的理想,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探索生命意义的内涵。扩展资料《夜莺颂》是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诗作。全诗共八节。开始写诗人自己听莺歌而置身瑰丽的幻想境界。继而写纵饮美酒,诗兴大发,凭诗意遐想,随夜莺飘然而去,深夜醉卧花丛,缕缕芳香袭面而来,诗人陶然自乐,心旷神怡,愿就此离别人世。人都有一死,而夜莺的歌却永世不灭。想到此,梦幻结束,重返现实。在济慈看来,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庸俗、虚伪和污浊肮脏的,而永恒的大自然则绮丽秀美、清新可爱。因而对丑的鞭挞和对美的追求构成了他抒情诗的基调。评论家认为诗人以。约翰·济慈的《夜莺的歌声》 济慈夜莺颂的创作思想与创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济慈(1795—1821)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生于伦敦一个马夫家庭.由于家境贫困,诗人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当学徒.1816年,他弃医从文,开始诗歌创作.1817年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1818年,他根据古希腊美丽神话写成的.

#诗歌#读书#浪漫主义#约翰·济慈#夜莺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