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队长对话村民|大别山下,茶叶托起村民的希望

2020-10-22新闻11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庆 通讯员刘金峰 况昕昀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斌 视频剪辑赵鹏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长岗山村,是新洲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这里属大别山余脉,距市区路途遥远,多年来,受自然条件所限,村里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困难,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

2015年起,武昌区组建扶贫工作队来到长岗山村,该区公安分局、地方金融局等单位,选派干部长期入驻村里,开展产业扶贫,迅速帮助村民脱贫,走上致富发展之路。

如今村里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路面刷黑硬化,路灯渐渐亮起来,还建起了黄金茶产业基地、光伏发电站、农家乐园区等一批扶贫项目,村里建档立卡的6户贫困村民早已实现脱贫,他们从之前的每年约3000元的收入,增加至如今每年平均29000多元的收入,接近增收十倍,村集体去年收入近20万元,在大别山下,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昨日,记者来到长岗山村实地采访,与扶贫工作队队长周锦先、村干部徐贵平和村民们畅谈脱贫致富路。

因地制宜种茶叶,托起村民新希望

好的扶贫项目是实地考察研究出来的,周锦先从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总是鼓励队员们平时多去村里走走,与村民唠唠家常,村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块产业基地都遍布着周锦先与其队员们调研走访的足迹。

他认为,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加大产业发展力度。黄金茶种植是长岗山村特色产业之一,周锦先来到村里后,主动联系华农专家对黄金茶进行品质检测,检测结果发现长岗山村黄金茶氨基酸含量比同类产品高很多,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反复论证后,他和村里协商决定:扩大规模。他立即向单位申请了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对长岗山村现有黄金茶项目进行扩建和喷灌设施安装,建设集种茶、采茶、茶叶加工于一体的黄金茶生产基地,并计划打造出具有长岗山特色的黄金茶品牌。

目前,长岗山村黄金茶种植209亩现已初见成效,今年采茶近150斤,以后还会逐年递增。周锦先介绍,目前已经开始新建厂房和炒茶机械,建成后长岗村自己加工黄金茶,可安排6户村民打工增收致富,6户合计年收益超过3万元。

长岗山村地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优越,有高山森林800余亩,自然旅游资源也别具一格。通往村里的旅游公路打通后,周锦先调查摸排闲置房屋,申报国家帮扶资金,完成了对三个村湾房屋的外墙美化工程,还利用已出闲置林场厂房打造民宿,通过打造旅游配套项目,打造农耕文化馆,引导农民发展休闲旅游,增加村民收入。

周锦先将特色项目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同村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光伏发电、黄金茶园、民宿工程、油茶园、板栗园等项目成为了长岗山村响亮的招牌,有了这些项目长岗山村的村集体年收入大幅增加。

村干部徐贵平介绍,“根据项目需要,我们设置了护林、保洁、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让困难群众就业,让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人均每月可以挣到500元工资。

把扶贫当成自己的事,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初,武昌公安分局院子里,长岗山村的村民摆起“集贸市场”,虽然气温很低,周锦先依然忙出一身汗,他在帮大家整理摊位上的农副产品。下班时分,单位的同事们来到摊位前纷纷购买,用实际行动消费扶贫。

在此前的走访过程中,周锦先发现不少村民家中都有地道的土特产:豆丝、鱼面、菜薹、土鸡、牛肉……村民想将农产品带出村子卖,却因为住在山里距离镇上太远而打消了念头。将情况向单位领导反映后,周锦先又设法请求武昌区扶贫办支持,经多方努力,他决定在单位举办“市场”,让村民的农货走出大山。

利用春节这个节点,请单位同事们支持村民买点“土货”,这是件很好的事情。周锦先说干就干,他和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

“猪肉300斤,牛肉400斤,鸡100只,豆丝200斤……”沿着村里每家每户走访一圈,周锦先统计着可以向集市提供的农产品数量,后又多次向同事们“发预告”,请大家支持购买,同时也可以帮家人亲友代买。

当天,开市2个小时后,摊位上的特产就所剩无几。为了这次的市集,村民陶晓斌特地带上了猪牛各一头,开市不到半个小时摊位上已快被卖光。陶晓斌说,原先村里是山区,路不好走,跑趟市内要近3个小时,所以往年他都是等着市内的商人到村里去收肉。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村外通了旅游线,村里的路也重新翻修,村里又多了民宿度假村和农耕展览馆,时有游客过来买特产,经工作队牵线,他们的农副产品,也可以便捷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目前,武昌区还打造了消费扶贫馆,周锦先说,他计划设法对接扶贫馆和村民们的特产。“消费扶贫打通了消费者与贫困户之间的销售渠道,将质量好、价格优、特色强的扶贫产品精准推向市场,实现产销主体的精准对接,拓展了扶贫产品市场空间。”周锦先介绍,消费扶贫是工作队一直坚持的扶贫方式之一,目前已搭建了稳定帮扶村民农副产品销售平台,这几年来,他和队员们经常当“销售员”,鼓励武昌区的企业、单位、社区采购,帮助农产品增产增收。

与村民打成一片,乐当大家的“代言人”

站在进入村子的路口,看到当初进村的泥泞山路现在已平整通畅,崭新的牌坊上“美丽乡村长岗山”的红字透着朝气,周锦先感叹万千。一旁的村民周师傅(化姓)说,他的家庭就像村子一样,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好。

周锦先来到长岗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后,走访每一户贫困户,经过一年多的扶持,村民们辛勤劳作,生活开始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可唯独周师傅家不见起色。

原来,2015年,周师傅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女儿和一身债务。家庭的不幸沉重打击了这个硬朗的山里汉子,使得他一天比一天消沉。周锦先意识到,“要想帮助他摆脱贫困,必须要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那段时间,帮他“找对象”成了驻村工作队最大的牵挂。

经过多方打听,周锦先万岗村有一名离异妇女刘女士(化姓),也是贫困户。经过牵线搭桥,去年2月,两人喜领结婚证,这两个曾经破碎的家庭顺利重组。有了新家,又有了奔头,周师傅再次出外务工。

婚后,周师傅安心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每年收入5万以上。刘女士则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周师傅也因此被推选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带上了大红花。

“扶贫干部当月老,精准扶贫把线牵,郎才女貌配成对,夫妻双双奔小康”,这是村民们写给周锦先的打油诗,大家说,这个队长,“蛮是那个事”。

来到村子后,周锦先俯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鼓励贫困户徐明球带着孩子到城里去打工,并设法找教育部门为孩子争取到了学费减免;村民董爹爹生病住院,周锦先不仅垫钱送医治疗,还帮他把田里的稻谷收割回家;青年文师傅没有手艺,周锦先推荐他学习安装空调手艺,如今文师傅已经带着团队在外地打拼出一番天地……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