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中山走到调速换挡的阶段,挑战前所未有。对于全市的意义,在于“动力源”,也在于“风向标”。某种程度而言,看中山如何重振虎威,先得看火车头怎么发力。
今年考卷答得怎么样,目前下定论或许尚早。但从一些迹象,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火车头的走势。
截至10月20日,全市2020年重点工业项目动工的周排名上升至第3位。“比上周上升1位”,该区一位公务员告诉笔者。一项工作进度排名为什么要具体到“周”?强调时间观念,抓进度看进展,这是开展工作的关键词。
8月13日,东镇东二路诞生了中山首个“拿地即动工”项目。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公开交易开始算起,(根据中山市相关规定,从拿地到动工的时限为半年)。
负责招商的张企集团一名工作人员,曾给笔者看过几个工作微信群,由区领导和集团部门组成的招商小组,经常到凌晨还在讨论项目招引进度。
今年3月,中山市委副书记、党工委书记陈文锋提出火炬“发展七问”,8月再作“我们准备好了吗”主题发言。一把手反复追问发展思路,这在公开场合是比较少见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再出发的决心和魄力。
出手要快,火炬才够“燃”。
早在2月,中山市火炬区推出“黄金四条”撬动50个亿的“抗疫贷”,打出了一组“增、减、补、免”的组合拳,这套“快拳”组合也上了《人民日报》头版;“3·28洽谈会之后,很快与国字号四大行推出政银战略合作协议,1400亿元联合授信打开政银合作新篇;下半年,党政班子启动疫情发生以来规模最大、最密集的项目考察行动,马不停蹄地走访国内各大高精尖项目,为新的产业版图埋下伏笔。9月底,连片“工改工”项目启动,迈出中山城市更新重要一步。
日历翻到今年第四季度,再看火炬此前种下的火种,星星之火已经燃起。预计11月,该区所有的市重点工业项目都将动工建设。
转观念、动奶酪、蹚险滩,行到深水处,步履也越难。但时代在变,使命在变,火炬精神不会变。点燃了主引擎,中山市高新区这艘巨轮就能抵达更广阔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