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工业的发展水平和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
在赤峰,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有67户,能源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36%,成为赤峰市工业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赤峰能源工业形成了以煤电传统能源为主,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有效补充、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
煤炭工业:让沉睡的资源变为发展的动力
赤峰市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据历史考证,300多年前,在赤峰市元宝山地区就有了早期的煤矿开采活动。
1959年3月,平庄矿务局的成立,掀开了赤峰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崭新一页,为赤峰市能源工业奏响了一曲恢宏的乐章。
1958年,在赤峰市东南50公里处的哈尔脑山下,平庄西露天煤矿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第一座露天煤矿,在国家煤炭工业的整体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西露天煤矿
第一台蒸汽机车
剥离大会战:电铲装车,蒸汽机车运输
回转钻机
当时亚洲最大的轮斗挖掘机
在此后的60年代至新世纪初,五家煤矿、风水沟煤矿、红庙煤矿、六家煤矿、老公营子煤矿等几家煤矿相继建成投产,2004年,元宝山区原煤生产已突破1000万吨。
(请横屏观看)
老公营子矿全景图
2005年,元宝山露天矿正式投产,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2012年,经过技改扩能,煤炭产能达1000万吨/年,成为全国五大重点露天矿之一。在此期间,平庄煤业公司年产煤炭已突破3000万吨,成为全国大型煤炭企业。
(请横屏观看)
元宝山露天煤矿全景图
2007年,平庄煤业以资产置换和定向增发的方式重组草原兴发,实现借壳上市。
2008年,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对平庄煤业进行重组,实施“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战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平庄煤业锗工业博物馆。锗矿作为中国的战略矿产之一,在全球高精端产品的生产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2009年,锡林郭勒盟白音华一号露天煤矿一期700万吨/年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同年进驻新疆尼勒克县,获得地质储量21.8亿吨的煤炭资源。
2011年,重组并购锡林郭勒盟蒙东能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平庄煤业集团跻身全国一流煤炭企业行列。
平庄煤业生产调度室
如今,平庄煤业集团已拥有元宝山露天矿、老公营子矿、白音华公司、胜利西二露天矿、新疆伊犁公司等十多个原煤生产单位,煤炭储量66亿吨,年产能6000万吨,成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控股的特大型煤炭企业。
绿色矿山建设
伴随着平庄煤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赤峰地区各类煤矿企业也在改革中发展、兼并重组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赤峰市有地方各类煤矿10多家,生产原煤1700万吨左右,矿山生产全部达到国家煤炭资源开发和安全生产标准。
电力工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1958年,赤峰发电厂开工建设,这是赤峰市第一家现代化意义上的发电企业。
煤是电的基础。随着平庄矿务局对元宝山煤田和平庄煤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布局建设大型发电企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家计委在第4次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进口大型成套设备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引进成套设备建设“元宝山发电厂”的建议。
1974年9月,元宝山发电厂生产筹备处成立
1975年7月,元宝山发电厂开工建设,彻底改变了赤峰乃至东北电力工业的落后面貌。
元宝山发电厂的建设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1 建设了当时全国第一台引进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锅炉由瑞士苏尔寿公司生产,汽轮机、发电机由法国CEM公司引进,机组装机容量300MW。
2 1979年10月,机组建成移交生产,四年的建设时间创造了国内电厂建设的奇迹,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
1982年新疆、西藏等20多个民族代表到元宝山发电厂参观
3 1981年5月破土动工的二期工程总装机600MW机组,也是全国第一台整套引进的600MW机组,锅炉由原联邦德国引进,汽轮机、发电机从法国阿尔斯通——大西洋公司引进。
1983年,2号机组上煤道
4 1985年11月,二期工程移交生产并网发电,中国首条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第一站——元宝山500KV开关场发出第一缕电波,通过锦州董家变电站汇入国家电网。
1986年厂景
1992年10月,元宝山电厂三号机组开工建设,1997年11月首次并网成功,创造了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一次冲动、一次并网成功的记录。1998年5月,正式移交生产,以1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成为东北电网最大的坑口电厂,推动了新一轮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运动高潮的兴起。
1994年三期建设工地
2007年6月,四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至此,元宝山电厂已拥有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成为东北电网骨干发电厂。
如今的元宝山发电厂,已成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累计发电2000多亿千瓦时,为东北、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和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元宝山电厂的扩建,赤峰地区相继建设了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京能热电厂、大板电厂、富龙热电厂以及一大批自备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赤峰市在蒙东及东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绿色新能源:让赤峰发展的底色更绿
在火力电厂迅速发展的同时,赤峰市以风能开发为主体的新能源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相继建成了克什克腾旗塞罕坝风电厂、达里风电厂,翁牛特旗灯笼河风电厂,松山区大庙风电厂等一批风电厂,总装机容量近400万千瓦,成为全国风力发电最大的地区之一,构建起了塞外的“风电三峡”。
塞罕坝风电厂
塞罕坝地区属高原高寒地区,全年5-6级风以上天数有300多天,无霜期只有三个月,最低气温达-42℃,环境艰苦,却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至今,塞罕坝风电场已经投产风机1000多台,总装机100多万千瓦,累计提供清洁能源2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00多万吨(数据来源于2019年),为建设“绿色赤峰”、“绿色中国”作出了贡献。
灯笼河风电厂
同时,光伏发电、水电建设和生物质发电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光伏发电居全国前列。
巴林右旗100兆瓦光伏电站
电网的建设:让优质电能汇入经济发展洪流
优质的电能必须通过电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才能输送到各地,供用户消费。电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电网建设。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赤峰热电厂一期的建成投产,赤峰市的电网建设也随之起步。到1970年,赤峰电网与东北的大电网并网,赤峰市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目前,全市共有变电站近300座,实现了每个旗县区至少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的目标,以500千伏网架为依托、220千伏电网为骨干,建成了南北中部单环网,使赤峰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赤峰市能源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科学发展新路子,为赤峰乃至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辑:张 华
来源:视觉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