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泄题换题的故事当中,浅析对唐朝科考的认识

2020-10-21新闻9

引言

泄题、考试交白卷等现象,在今天看来并不特别,同样,在古代的科考当中,泄题、交白卷的也大有人才。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考试,都是有共同特点的。考生作为科考的参考参加者,在古代,不仅有交白卷的权力,同样也有对考题质疑的权力,有的考生就因为对考题不满,最终使得主考官不得不重新为之命题。由此可见,古代的考生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古代的科场上发生的这些趣事,虽然是一件件小故事,但是它们展现的是考生对科考规范的认知,同样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科考是如何定下考试科目,以及为何有的科目渐渐成了科考的主流,而有的科目不被考生重视。并且从科考的规范上,可以看出哪个朝代重视什么。例如唐朝对科考是比较宽松的,即使考题规定了字数,但是只要考生言之有理,那么就可以对这种考生放宽字数限制。

另外,科考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流于形式,所以唐朝主考官就特别重视诗赋这种发挥个人才能的考题。由此可见,考题的变化以及考生对待考试的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考的发展之路。

一、考题的变化

考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化的,而唐代就是考题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在唐代,人们发现考生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常常会背诵一些范文模板,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将范文模板背写在试卷上。这样就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得考试流于形式,二是使得考生思维模式固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朝的出题人就特别看重诗赋。

《全唐文》记载:主司褒贬,实在诗赋,务求巧丽,以此为贤。

由此可见,唐朝对诗赋的要求是很高的,并且也常常发生以诗赋取人的故事,例如贞元年间,一位叫李程的考生就是通过一篇《日五色赋》而被录取为状元的。从李程被录取的事件当中可以看出,唐朝科考重视的是人的主观创作。

虽然唐朝更注重个人的创作,但是这并不代表考生可以随意发挥,写自己擅长的题材。唐朝科考还是有明文规定的考题范围以及相应的要求的,不是考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按照考生的意愿进行科考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写自己擅长的题材,进而避开了不擅长的题材。这样一来,是很难为朝廷选择人才的。只有在一个共同的题材之下,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考试才能比较出考生能力的大小。

唐朝的科考对诗赋的要求很高,一是需要由出题人进行出题,出的题目一般都以当时的时政为主,或者出古人的经典例句,总之,考题必须体现朝廷的一种态度或者思想,不能随便的出题。二是诗赋讲究押韵连贯,这其实不是唐朝的原创,诗赋本身就是讲究押韵的,这是写题作答的基本要求。三是其他规定,例如考题会出现一个字,然后要求考生在写诗赋的时候必须有考题所给的特定字,又例如考生在回答的时候不能超过多少字等等。由此可见,唐朝的科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朝的开放程度,同时又有通过一的标准。

二、唐朝科考过程中的趣事

唐朝的考生拥有很多的权力,通常来说,大部分考生走向考场都是为了做题的。但是也有部分人在考场上因为某种不满而实行考场权力,例如对试题不满。那么唐朝科考当中有哪些值得一题的趣事呢?唐朝朝廷面对这种情况,又会作何反应呢?

泄题和换题在唐朝科考当中都有出现。关于泄题事件,跟一个名叫崔熬的人有关,此人在没考试之前就听说考题泄露了,于是在考场上对主考官称题目已经泄露,并且崔熬将考题说了出来。主考官吓坏了,所以在没考试之前,又重新出了新的考题。关于换题的事件,跟一个名叫乔彝的人有关,此人是喝醉酒到考场的,后来看到考题竟然是跟兰花有关,乔彝认为兰草代表女性,不能代表男性,于是对主考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最后主考官为之重新换了道题。

从泄题和换题的事件当中,可以看出唐朝的考题是有统一标准的,不是考生自由答题,而是受到考题的限制,只能针对考题做出回答。同时唐朝科考还有另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开放包容,例如乔彝换题,在考生的要求之下,主考官为之重新改了题目,由此可见,科考也有开放包容的一面。

除了泄题和换题之外,唐朝科考还有很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或多或少的说明了唐朝科考的某些特点。诗赋的创作是需要押韵的,当然考试不能随意的换韵,必须听从出题人的安排,需要换什么韵是由出题人决定的。诗和赋的押韵是不一样的,所以通常区别开来,诗的押韵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而赋的押韵则相对较难。

关于诗赋的押韵,在晚唐时期,有一个关于作诗赋的美谈,主角是温庭筠,此人非常善于写诗赋,有一个外号是“温八叉”。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有来历的,温庭筠参加考试的时候,天气非常冷,受到当时取暖设备的限制,温庭筠每次写一会,就要将双手交叉进入袖口当中取暖。由于温庭筠非常的有才,所以他每一次从袖口抽出手之后,就能下笔一句,因此被称为“温八叉”。由此可见,诗赋的押韵也是一种统一考察人才的标准。

另外,唐朝的科考也有字数的要求,包括最低字数以及最高字数,这也算一种限制,但是唐朝由于开放的氛围,导致有的考生虽然字数不够,但是却依然能够被录取。例如考生祖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题需要考生写出八句,但是祖咏却只写了四句。当主考官看到这四句诗的时候,非常震撼,虽然字数少,但是情景都交代的清楚明朗。所以,即使字数没有达到规定限制,但是因为诗写的好,所以祖咏被录取了。由此可见,唐朝的科考是比较开放宽松的。

结语

唐朝的科考在考题上有一个特别的变化,就是重视考生的个人主观能力,这一点体现在诗赋上,诗赋的创作本身不似填空题一般僵硬,同时让考生有了自我发挥的能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以诗赋为主的变化,体现了科考变化的特点。

诗赋的考察在很大程度上,是录取的统一标准和考生的个性发挥两者相结合的体现。一方面,录取有统一的标准,例如诗赋的考题范围,押韵字以及字数等都体现了统一标准的特点,这也是科考的重要特点,只有拥有了统一的标准,朝廷才有可能给出拥有时代特色的考题,这样一来,被录取的考生其实就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考生可以发挥个人特色,虽然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这并不代表限制了考生的思维,考生依然可以发挥个人的特色。

唐朝对人才的选拔是宽松的,这是唐朝科考的一个显著特点,跟后来的明清相比,唐朝的科考更有利于考生才能的发挥。由此可见,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科考特点,明清时期僵硬的八股取士,说明了当时专制色彩浓重。唐朝时期科考录取宽松,说明了唐朝开放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全唐文》

《旧唐书》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