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来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长岭组的一位农民代表,面对偏僻贫穷的山村现状,他不退缩、敢创新、真干事,带领乡亲成立金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万亩荒山变成茶山花海,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茶路。他不仅自己致富,还让全村人脱了贫,住上劳模农庄,过上幸福生活。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和村民们在一起。(陈先志供图)
山路蜿蜒盘旋,满目青翠葱茏,空气湿润清新,微风温暖和煦。9月初,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桃岭乡悬剑山脚下,记者实地感受到的,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致,还有火热的乡村生活。“云端”直播卖茶叶、发展特色种养殖、引进光伏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走茶旅融合之路……村民们说,“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们的日子仍能越过越好!”
“我们金寨老区人民在忙的这些事儿,都离不开他的努力。”村民们口中念叨的这个人,便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尽管陈先志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获得的荣誉无数,但村民们更愿意把他当作邻家大叔、父老兄弟。
“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由输血变造血,让大家一同迈入幸福生活。”站在记者面前的陈先志,短寸头发,话语谦逊,笑容敦厚温暖,让人心生信赖。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几十年、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先志在产业脱贫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乡亲成立金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万亩荒山变成茶山花海,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茶路。他还努力推动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确保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山区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左一)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操作,讲解茶叶种植技术和经验。(陈先志供图)
创办合作社,党旗引领致富路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山峰连绵不绝,梅响两大水库(梅山、响洪甸水库)镶嵌其间,土地多是山区或半山区。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走进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党建活动室,迎面而来的就是红色的展板,镶着党旗党徽,镌刻着“党旗引领致富路”几个大字。陈先志说,简单的几个字却凝结着创业的艰辛、领导的关怀和劳动的光荣。
因家境贫寒,陈先志15岁辍学务农。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和与贫困抗争的勇气。上世纪80年代初,当选为村民组长的陈先志带领群众苦战三年,人工修通4.9公里的山区公路,架设农用电和通信线路。接着又用四年时间修通到户公路,率先实现“户户三通”。
1998年,陈先志担任林场场长。在职9年间,他不仅完成1800亩造林和430亩退耕还林任务,还办起粮食加工厂、砖瓦厂、石料厂、木工厂、小百货商店……改变过去靠开荒种粮、砍树卖柴维持生活的状况,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将荒山变成“绿色银行”,发挥了生态效益。
看着漫山遍野的野茶,陈先志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不正是致富的源泉吗?在金寨县桃岭乡,因临近梅山水库,常年水分充足,有适宜种茶的先天优势,但长期零星、分散的种植模式,难以形成产业发展气候,村民也难以受益。
“要想发展,就要用好悬剑山的自然资源,在家门口发展好茶产业,让村民能够靠山吃山,赚到更多的钱。”2007年9月,在无资金、无人才、无模式的情况下,陈先志和9名种茶大户合作,以老四季春茶厂为基础,创办了金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加工。
合作社刚成立,陈先志便建立了党支部,采取支部联村、支委联片、党员联户方式,先后将10名党员培养成能人大户,将9名年轻社员发展成党员,建立党员示范基地5处。
“我的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来自于党的恩情,来自于群众的信任。”陈先志说。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08年大雪,合作社20多间房屋被压塌13间,全家人站在风雪中绝望而无助。天刚蒙蒙亮,桃岭乡党委书记步行10多里,来看望他们一家,并送来了一个红包和一句话。红包里是救急用的3000块钱,一句话是“有党委政府在,你要挺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右二)在给村民讲解茶叶种植技术。(陈先志供图)
转变经营模式,贫困户住上劳模农庄
“村民用山场及土地入股,贫困户除了在合作社务工外,还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收益分红。”陈先志介绍,合作社快速转变山区农民传统经营模式,共流转荒山9130亩,用机械实施开荒保林,建立梯茶坡林、茶林共生的良种茶园示范基地。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品牌化运作,成功闯出一条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新型发展之路。
贫困户蔡守伟为了照顾家中老人,无法外出务工。陈先志得知后主动找上门,让蔡守伟在合作社务工。茶叶采摘时蔡守伟在茶叶车间上班,茶闲时就帮助管理合作社茶园,年增收3万余元。
像蔡守伟这样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合作社也由原来的9户发展到220户,并带动58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生产,2019年底,所有贫困户都已实现增收脱贫。
陈先志介绍,蔡守伟全家现已住进劳模农庄,和其他农户一样迎来了崭新生活。让农民也能住上小别墅一样的房子,是陈先志近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合作社为危房户、贫困户集中新建劳模农庄,目前已有24户住进新房,计划2021年再入住9户。劳模农庄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吃好住好,条件改善都来自于满山的茶叶,茶产业让脱贫攻坚有了抓手!”
“合作社就是要通过组织力量来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起来,带领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陈先志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左一)向参观者介绍茶园发展情况。(陈先志供图)
技术培训,扶起脱贫的精气神
“要想大家跟你一起干,得能挣钱,不然讲什么都是空话。真做,真有效,农户才会加入。只有把合作社经营好了,茶叶卖出价钱了,他们才会主动要求加入。”陈先志说,合作社的成效有目共睹。在多年的研发努力和精心推广下,合作社注册的“沐芽”牌产品荣获中国(安徽)第三、第四届茶叶博览会“优质金奖”,第五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优质金奖”,茶叶也变得值钱了。村民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合作社大力流转荒山,引导630户栽种良种茶5000余亩,新建梯层式茶园,形成近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如今,合作社年茶叶产值达480余万元。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一大批生产技术能手、产业大户,合作社才能实现良性发展。”陈先志说。为了让社员掌握茶叶种植技术和茶园管理知识,他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操作、讲解自己的茶园管理技术和经验,直到社员学懂学会。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邀请金寨县农委的专家到农村举办茶叶种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班,采取开展现场培训、组织社员开展外出学习等方式,引导社员学技术、学技能,努力提升致富本领。
至今,合作社聘请专家上门集中授课已30余场次,开展现场教学与外出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支经营、管理专业队伍,增强了合作社创新发展的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保护观念。
“绿水青山惠民生。我们要抓住机遇,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农村产业建设,形成产业合力。”陈先志说。
产业1+1,融合发展增收入
茶产业只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基石。悬剑山离县城很近,风景优美,每年来这里感受农家田园生活、观赏自然风景的游客很多。特别是听到一位村民自家产的土鸡和鸡蛋都不够卖的消息时,头脑灵活的陈先志嗅出了商机。他决定以“茶”为媒,创建农家养生小院,打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让村民增收。
说干就干,他带领合作社社员率先推出摘山珍野果、采新鲜绿茶、品农家土菜、享大山美景的旅游观光服务。社员们不仅将自家小院改造成农家乐,还带动村民积极效仿跟进,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为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户均创收3万元左右,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有了茶叶这个产业,我们脱贫攻坚有了抓手,也有了进一步增收的空间。”陈先志认为,要依托茶叶产业,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多方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为提高茶叶基地综合效益,陈先志探索出一条“茶林共生、种养结合、产旅互助、农光互补”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在茶园套种油茶、猕猴桃、车厘子等特色经济作物,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扶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开设农产品超市、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助其增收。
来到万亩茶园,记者还看到了排排深蓝平板这一新景观。这是2017年落户合作社茶叶基地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农光互补,项目人均年务工收入超万元。
以陈先华为例,他家中共3人,无稳定收入来源。合作社将他家的8亩茶园纳入统一管理,指导他套种车厘子4亩,年增收7万余元,加上参加光伏项目时的务工收入,2017年已实现稳定脱贫。
“疫情之下,我们同样面临挑战与大考”。为了扩大农产品销路,陈先志开始积极学习电商知识。今年5月5日,陈先志参加了金寨县开展的“跟着劳模去扶贫,劳模带货肯定行”直播助农活动,开启了“直播带货”,为金寨优质农产品代言。当天三个小时直播,直接促成网上销售金寨农产品11815单,成交额58.4万元。直播结束两天时间内,各地客商线下直接订单120多万元。
“如今,合作社产品已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我们还在微信群帮贫困户卖鸡、卖羊,销路很好,价格也不低。”陈先志说。
产业带动,脱贫提速。有人种茶制茶,有人养殖土鸡、黑毛猪,有人办农家乐,有人种起了猕猴桃,乡村发展面貌大变样……陈先志说,下一步要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人共享这一发展成果,过上更好的生活。要让村民的茶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