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凌晨2点起床,两元钱喝一碗稀饭填肚子,你可知道父母有多累?

2020-10-21新闻11

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师,我更多的时候将镜头对准小人物。我曾拍过街头露宿的民工,也曾拍过数十对民工夫妻共住一个大棚。这个凌晨,我来到安徽合肥最大的露天劳务市场——站塘路劳务市场,将镜头对准这里求职的民工兄弟。图为凌晨3点多俯瞰合肥站塘路劳务市场。

深秋的合肥已经透出丝丝的寒意。凌晨3时从家里出发,街头空荡荡的,此次此刻,这座城市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半个小时后,当我抵达站塘路公交站附近时,一片嘈杂的声音传来。尽管还只是凌晨3点半,但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数千名戴着安全帽的民工兄弟聚集在这里寻工作。此时此刻的站塘路,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尽管来之前,心里有准备,但还是被这里的气氛震撼。图为现场揽活的民工。

黑压压的人群分成两块,一部分是女工区域,一部分是男工区域。来往穿梭的面包车和出租车不停地按着喇叭。人群中,56岁的魏亮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喝着,这碗粥花了2元钱,从凌晨3:30到中午11点,就靠这碗粥填肚子。图为魏亮在喝粥。

魏亮来自合肥城郊的白龙镇,距离站塘有十几公里路程,为了赶早来到这里,他两点多就起床,“来早一点,找到工作的希望就大一点。”魏亮说,“我每天凌晨两点多从家里出发到站塘,然后被雇主用面包车拉到工地,一天工作9到10个小时,回到家都是晚上七八点,路远的话八九点,吃饭后洗洗睡觉,这是我们一天的节奏,一天一般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图为几个女工在揽活。

魏亮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儿已经成家,儿子还没有娶媳妇,如今在城郊娶媳妇需要在城里买房,然后还有彩礼和婚礼费用等等,对魏亮来说压力还是挺大的。图为现场,女工相对比较集中。

合肥站塘路露天劳务市场有多少年历史,没有人具体统计过,但至少有15年以上。站塘路早年这里是城郊结合部,有大片城中村,聚集着大量的外来人口。最开始,有少量外来务工人员在路边寻找工作,后来一些工地上包工头发现这里能够找到工人,常常过来找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进城的务工人员都来到这里找活干。就这样,人越聚越多,也越来越有名。平时每天早晨都有一两千人,高峰的时候有近万人。图为大量的民工在揽活。

在站塘路劳务市场,环顾四周,到这里来找工作的民工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年纪最轻的也有40多岁,年长的则有60多岁。54岁的高太田来自安徽肥东八斗,家距离这里有40多公里,为了方便打工,他和妻子在站塘路附近花600元一个月租了一间民房。每天早晨3点多起床过来找工作。图为高太田在啃烧饼。

现场,面对我的镜头,高太田数次说“顶不住了。”高太田每天到工地工作一天的收入是300元左右,妻子一天工作收入在150到200元之间。两口子虽然不是每天都能揽到活,但一个月收入万把元基本不成问题。尽管这样,他依然觉得压力大。图为现场揽活的民工。

高太田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两个儿子都没有成家,有一个还在上学。全家生活费、孩子的学费、儿子买房、娶媳妇的费用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日常生活中,高太田夫妻能省则省,每天早晨他就花两元钱啃两块烧饼充饥,因为在他看来,帮儿子成家,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图为一名妇女坐在面包车上,准备去工地。

说起为什么这么多民工来到站塘路露天劳务市场找工作,50岁的民工胡传江说出了心里话。他说到这里来的民工一方面年龄大,找一个固定的工作很难;另一方面,这里找活很自由,有时间就来,没时间就不来。“到这里来的很多人家里还有很多农活,农忙时在家里,农闲时出来打零工。”此外,到这里来找活的,基本上都日结,工资薪酬没有后顾之忧。图为喝粥的胡传江。

据悉,虽然到这里来的都是民工,但也有技术工和普通工之分,没有什么技术专长的都是卖点力气,一天收入在200元左右。而技术活,比如会贴瓷砖,能粉刷,能做钢筋工、架子工等等,一天收入在300元左右。图为一些民工被雇主用面包车拉走。

在站塘劳务市场路边的墙角下,56岁的任大姐和另外两个老乡正在等雇主的车子。她们已经被雇主雇用,准备乘车前往工地。任大姐来自肥东县城郊,距离站塘路10公里左右。任大姐的儿子已经成家,按说这个年龄可以在家做做家务,休息休息了,但依然出来揽活。任大姐说,她买房花了70多万,贷款贷了30多万,孩子结婚又花了20多万。每个月房贷有四千多,自己也要生活,出来揽活多少能够挣点钱。图为任大姐(右)。

在站塘路劳务市场边,聚集着大量的面包车,一些雇主到这里雇好人后,通常会用面包车将他们集中拉到工地工作,如果第二天还需要的话,当天工作结束后,就会对被雇佣的人说,明天还来,不需要的话,就结账走人。第二天继续到市场找新的活。图为两位妇女坐在面包车行李箱,准备去工地。

到了凌晨5点多,东方的天空开始渐渐露出一丝亮光。此刻,站塘路找活的民工已经少了很多,但依然有数百人在等待。这些人中,有一些人或许还有机会揽到活,还有一些人或许意味着一天的工作落空,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明天的凌晨。图为早点摊也在凌晨3点不到就出摊。

离开站塘路回到家中已经是清晨,整个城市已经开始苏醒,虽然昨夜我只睡了3个多小时,但此刻我倦意全无。当我开始打开电脑整理凌晨拍的这些照片的时候,不觉有些感慨,这些民工兄弟,为了生计,为了孩子,每天早晨喝一碗粥,啃两块烧饼充饥,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还要去卖一天的体力活,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知道父母的不易。你的父母也都这样吗?图为66岁的老师傅在喝粥。(江雨 文/图)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买房#民工#父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