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残忍的殉葬,为何会在朱元璋手里得到恢复?并且上升到制度层面

2020-10-21新闻14

“人殉”是指将活人作为死者的殉葬,与墓主人一块埋入地底下,极其残忍和不人道。

这种野蛮的制度在原始社会出现,殷商、春秋时期达到极盛,《诗经》就记载有秦国三位大臣为秦穆公殉葬的情形。战国时已经有人反对,孔子指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明那时的人们不仅呼吁废止活人殉葬,就连用人佣代替活人的象征性陪葬,也饱受诟病。

汉、唐、宋时,制度性的人殉活动基本已被官方废止,但现实中却并未绝迹。到了元朝,野蛮的殉葬制度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呈现出重新抬头的趋势。

到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尽管取消了元朝很多落后的政策,可人殉的陋习居然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提升至皇室亲贵殡葬制度的层面。野蛮落后的人殉制度的复活,成为了朱元璋身上最大的污点。

明朝第一起人殉事件发生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病死,朱元璋下令让他的王妃和次妃殉葬。

搁在朱元璋自个儿身上,更是有多达40名以上的妃嫔和众多宫女随他一起葬入明孝陵。为他殉葬的宫女家族,称为“太祖朝天女户”,受到明朝政府的优待。

雄才伟略的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复这项被人唾弃的恶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预防后宫和外戚干政。上一位君王的妃嫔要是活着,有可能在血缘亲情和裙带关系上对新帝进行压制,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新帝的施政。外戚家族也可能聚合成势力,威胁到新帝的统治。奉行“后宫、外戚不得干政”的朱元璋,意图在源头掐灭火苗;

其二是出于帝王冷酷的占有欲望。当皇帝的,即便最后不得不顺应自然法则生老病死,也幻想着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统统带入地底下的幽冥世界。万一人死后真有灵魂,这些殉葬之人还能继续侍候他,让他在黄泉之下也能摆帝王的排场。

特别是朱元璋这样越是出身贫寒的皇帝,就越想在发达后彰显自家身份的高贵,甚至把人殉当作抬高朱家的方式。

朱元璋无疑是位伟大的帝王,但他始终未能超脱于自身的局限性,恢复了残酷的人殉,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他的妃嫔们对殉葬也并不全是出于自愿,当中很多都是被逼着不得不死,而且死状还极其凄惨。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的殉葬妃嫔主要有以下两种处置方式:

生前吊死,随后陪葬。殉葬前,太监们会给殉葬者准备一顿丰盛的饭食。位份高的妃嫔像平常一样单独食用,普通宫女则集中到一个房间,吃完在人间的最后一顿饭。但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吃?无不泪流满面。

时间一到,执行者(通常是太监)就来催促殉葬的嫔妃和宫女爬上凳子,将脖子套进事先预备好的白绫结成的套内,由下面的太监将凳子一踢了事。碰上殉葬者自己下不了手,或者出于本能想要逃跑,他们就强制执行。

灌食水银,毒杀入棺。水银有剧毒,服之即死。用水银是因为死于水银的人尸体保存得比较好,不会腐烂。但实际上并不是简直的灌下水银就能达成这种效果了,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工序,对殉葬者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朱元璋的妃嫔中,只有一位张姓美人因女儿宝庆公主年纪幼小得以幸免,其他的有无孩子全部殉葬。马皇后不在此例,因为她比朱元璋早逝,不过她就算活着也不可能殉葬。

有朱元璋开的先例,其后几代明朝皇帝下葬时,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女性陪葬,就连以仁义著称的明仁宗朱高炽也不例外。除了皇后及高位或生育过的妃嫔,皇帝的女人极少能逃过殉葬的厄运。

明成祖朱棣去世时,殉葬者有30多人,大家吃完饭,站到事先安置好的小床上,把头挂进头顶垂下来的挂绳中,太监在下面搬开小床,没一会儿就全死了。有个朝鲜送来的美人临死前哭着说:“娘,我去了,我去了!”简直令人闻之落泪。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时,入宫20多天的郭嫔不得不按制度殉葬,死前写下凄婉的遗书,见者无不为之伤心。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残忍的人殉制度才被废除。这也为因土木堡之变差点断送大明王朝的朱祁镇,稍稍挽回了一点印象分。

#考古盗墓#朱元璋#制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