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线上线下联动助力脱贫攻坚
“美丽乡村”展区给你满满乡愁
十月二十日,重庆园博园,江北展区营造出现代城市绿地花园氛围,引人注目。
十月二十日,重庆园博园,市民在“花之穹顶”展区玩得不亦乐乎。
10月20日,在花博会“美丽乡村”展区,浓厚巴渝传统氛围的农家小院引来众多市民游览。
10月20日,在花博会“美丽乡村”展区,工作人员正在直播推介特色农产品。
10月20日,在花博会“美丽乡村”展区,特色农产品和体现农耕文化的老物件引来市民细细体味。
10月20日,重庆园博园,花博会现场“十二花神巡游”成为亮点。
本版图片由记者张锦辉、崔力、郑宇,特约摄影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穿斗式结构的巴渝民居,屋檐下悬挂着一串串红色的辣椒、白色的蒜辫子、金黄的玉米棒子;老青石板的院子里,箩筐盛满金黄的大豆、白生生的大米等各种农产品;展台上,带货主播正卖力吆喝着当地特产……金秋十月,农家小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和浓厚的巴渝传统乡村风情。
这里,就是城市花博会“美丽乡村”展区。10月20日,备受期待的第三届城市花博会拉开帷幕,重庆日报记者带你领略“美丽乡村”展区别具风情的魅力。
设计重点 展示脱贫攻坚成效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如何更好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成效展示出来,是我们设计‘美丽乡村’展区的初衷。”花博会组委会相关人士说。
该人士介绍,在设计该展区时,充分考虑突出展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果,集中展示重庆美丽乡村的“美”和“味”,展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巴渝乡土风情。
记者看到,展区整体形似一个巴渝风格的传统农家院子,将农业、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者相结合,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元素,赋予“美丽乡村”展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以“渝”作为统称,将重庆各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营造统一、浓厚的巴渝传统氛围,使其成为巴渝美丽乡村成果的展示窗口。
现场体验 传统制茶等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花博会期间,“美丽乡村”展区现场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市民可现场体验传统工艺品制作技艺,近距离了解、感悟大师们的匠心之作。
据介绍,现场邀请了传统制茶手艺人现场炒制茶叶,还将为市民科普如何制茶、品茶等。同时,夏布手艺人将现场介绍夏布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竹编匠人将现场编织竹艺作品。
“这些传统工艺都是世代手工艺匠人的智慧结晶,希望市民能从中感受到大师们的工匠精神。”组委会相关人士表示。
公益直播 线上线下联动助力消费扶贫
“美丽乡村”展区不仅要展现脱贫攻坚的成果,而且还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特产展销和直播带货行动,助力消费扶贫。
花博会期间,“美丽乡村”展区将举行“脱贫攻坚大型公益直播”,直播丰都、云阳、石柱、奉节等区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同时,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带着脱贫致富的产业“法宝”,将参与到展会中,通过展示自己的特色产品、文旅产业等脱贫攻坚成果,吸引合作,扩大产品销售规模。
市民可在“美丽乡村”展区看到来自奉节县平安乡的土黄豆、鲜土豆,酉阳县车田乡的干香菇、浪坪乡的小米花生、干黄花,城口县东安镇的农家自制党参,彭水县大垭乡的绿豆、干辣椒、黑木耳,万州区龙驹镇的干竹笋、柠檬、绿壳土鸡蛋、农家无铅柴灰皮蛋,秀山县隘口镇的小叶春茶、夏茶、秋茶等特色农产品。
此外,在“美丽乡村”展区中展示的农产品,市民皆可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重庆馆线上购买。
产品背后 有一个个脱贫致富故事
10月20日,“美丽乡村”展区展台上,“村村旺”平台主播正在直播带货,销售的是云阳县泥溪镇特产:木耳、香菇、蜂蜜、黄菊等产品。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特色产品背后,是当地一户户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故事。”泥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枞林村村民曹翠仙就是通过种植黑木耳脱贫的,今年她种植了2000段黑木耳,收入一万元没问题。
可在20年前,从云南玉溪市远嫁到枞林村的曹翠仙,因为家里贫困,一度想回家乡。用她的话说:“地里一年只能收五六百斤苞谷,自己都吃不饱。”
曹翠仙家的好日子是从2017年开始的,当年,村里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曹翠仙试着种了200多段。
为了照顾好木耳,她主动向专家讨教,很快掌握了木耳一系列规范化种植技术。当年,她卖了近2000元。
2018年,镇上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由镇里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菌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尝到甜头后,曹翠仙大着胆子种了1240段。当年她家肥猪、木耳、蜂蜜等共收入超过3万元。
过上幸福生活的曹翠仙一家,扩大木耳种植规模,去年种植了2000段。日子越来越甜,如今她家住上了二层新楼房,还开了一家便民小超市。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泥溪镇特色农产品已经飞出了大山,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