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其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元凶,除了让身材变形以外,还会因脂肪不断释放有害健康的物质,进而引发如患上代谢疾病的风险,及各种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内脏脂肪?我们常说的体脂肪,其实分3种:皮下脂肪:皮肤下面附着的脂肪。作用是维持人体体温,蓄积能量或避免身体受到外力冲击。内脏脂肪:指腹部周围的脂肪。这部分的脂肪如果太多,就容易有大肚子,腰围大小也是判断代谢症候群的标准之一。异位脂肪:又称为第三脂肪,指原本应该在皮下或内脏的脂肪,却附着在心脏或肝脏等器官四周,甚至附在肌肉等处。
大多数人以为内脏脂肪是附着在胃部或肝脏的脂肪,其实并非如此。透过下图,我们知道皮下脂肪的下面是腹肌,腹肌的下面才是内脏脂肪。而肠胃周围有一层用来固定肠子的肠系膜(Mesentery),这里才是内脏脂肪的藏身之处,当内脏脂肪愈积愈多,就会有大肚子。
一般说来,年纪愈大愈容易发胖,而且极可能是内脏脂肪。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比20岁的自己胖了许多?只要胖超过10公斤,就得注意身体健康。
或许有些人会想:「我又不胖,应该没有内脏脂肪。」其实这点因人而异,举例来说:
小陈,上班族,身高173、重67公斤,乍看之下身材中等,BMI 22(没超标),体脂肪率有25%,内脏脂肪面积高达125平方厘米。
小张是一位橄榄球选手,身高176、重96公斤,BMI 31(超标),看起来是个肥壮的人,体脂肪率才17%,内脏脂肪面积只有75平方厘米,一点也不胖。这是因为小张长期运动全身都肌肉,小陈整天都坐着全身都脂肪,由此可见外表只是参考,任何体型都应该小心隐藏性肥胖。
美国的梅奥诊所(Mayo Clinic)曾针对超过12,785名的18岁成人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即使BMI值正常,但内脏脂肪肥厚者的死亡率超过正常人的2倍以上。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2.75倍。千万别以为「肚子只变大一点,不过体重不算重」就掉以轻心。
内脏脂肪增加,就会让胰岛素失调。这是因为脂肪细胞体积变大后,便开始分泌TNF-α(Tumar Necrosis Factor Alpha,Alpha型肿瘤坏死因子)与阻抗素(Resistin,和肥胖造成的发炎反应有关)等生理活性的脂肪细胞因子( Adipocytokine)可能影响胰岛素功能(细胞吸取血液中的葡萄糖),一旦胰岛素无法正常运作,饭后血糖忽上忽下,最后演变为第二型糖尿病,不可轻忽。
内脏脂肪愈来愈多,还会降低脂联素(Adiponectin,能改善胰岛素阻抗及减缓动脉粥状硬化)分泌量,提高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率。
此外,根据研究显示,一旦内脏脂肪变多,就容易促进脂肪细胞因子分泌一种抗血栓溶解因子,称为血浆蛋白原活化因子抑制物第一型(简称PAI-1,plasming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该物质一多,血液就容易凝结为血栓,引起动脉硬化等血管问题。
内脏脂肪可能引发的癌症多达10种,如大肠癌、食道癌、胃癌、肝脏癌、胆囊癌、胰脏癌、子宫癌、卵巢癌等,之所以引起癌症是因为内脏脂肪会释放各种发炎物质,让身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慢性发炎,于是患癌人数增加。
内脏脂肪中有项物质近年受各界瞩目,那就是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简称FGF2,为血管新生的物质),研究证明当该物质跟另一项物质结合就能创造出新的血管,导致淋巴增生,使得癌细胞更加速转移。
内脏脂肪有个特色:来去匆匆。一般来说,内脏脂肪都是暴饮暴食或缺乏运动引起,因此,只要饮食正常或透过运动消耗热量,三两下就能消除内脏脂肪。
不少人为了让肚子消风,拼命做仰卧起坐,可惜仰卧起坐锻练的是大腿而非腹部。想让肚子恢复平坦,是例如「平板支撑(plank)」,除了锻炼腹肌外,还能强化深层肌肉,虽然有点吃力,但每天练习会发觉身体愈来愈结实。
血糖在饭后1小时升得最快,血糖一升高人体便会释放胰岛素,督促细胞吸收血糖,消耗不完的热量就会储存在肝脏变成脂肪细胞。不过,只要饭后稍微运动一下,花10分钟做简易的有氧运动,就能让血中的葡萄糖化为热量,减少体内的血糖,避免脂肪堆积。不论是为了自己或者爱你的人,都应该注意日常生活,避免囤积内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