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最近,江苏南京全面推广“时间银行”,鼓励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储蓄”服务时间,未来可兑换他人的服务,实现互助养老。据悉,过去一年试点期,南京志愿者累计存储时间达一万多小时,正在形成一张全城“通存通兑”网。
“时间银行”备受好评,而放眼望去,类似的社会养老创意还有很多。上海天津等地试水结对组圈式养老,北京山东等地则倡导社区据点式养老,还有一些老人自发“抱团”,共同出资租别墅雇厨师请司机。种种方式各有特色,但莫不立足于互帮互助,让年纪大的与小的组合、身体强的与弱的搭配。究其本质,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盘活。
今天的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时代,据预测至2025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老人多了,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量也直线上升。与之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强,原子化家庭越来越多,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捉襟见肘。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上述的互助养老模式不失为一种探索。引导志愿者将闲置时间置换成“爱心时间”,既能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也能大大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大量低龄老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愿十分强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各尽所能服务社区,关照“老姐姐”“老大哥”,为将来积累了“服务值”,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可谓多赢之举。
当然,社会互助互动充分循环起来,需要打通的环节很多。譬如准入资格如何审核、人员如何安排调配,“时间账户”怎么兑换,搬家后“服务值”能不能异地提取?种种问题繁琐而复杂,也决定着先进理念能否妥善落地。南京的“时间银行”突破社区局限,实现了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显然更有吸引力。在更高层面科学统筹,找到不同群体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就能够激活更大的公益能量。
“不独亲其亲”“不独长其长”,敬老爱老是中国社会的优良传统。盘活一切资源,都来为社会养老出一份力,最美夕阳红将映照每一个人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