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岁数大了,干不了什么重活,但是种种小园子还行,一亩纯挣2000多块呢!”拜泉县丰产乡平等村74岁的贫困户于淑兰,有工夫就侍弄自家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她种小菜园挺省心,既不用选种子,也不愁加工和销售,这些都由黑龙江天润农业有限公司统一完成。
像于淑兰这样靠小菜园增收的贫困户,黑龙江省有10.84万户,生活在1275个村。他们通过规模化发展、品牌化打造、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种植、订单化销售,激活小菜园产能,有效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绘制“规划图”优化示范布局
房前是菜园、房后是棚圈,让“小菜园”成为农户致富宝地。
2018年黑龙江省出台了《“菜园革命”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两年多来,全省围绕“东西南北中”五大中心区域,规划不同区域特色“菜园革命”示范村,以菜园美观化、生产绿色化、模式多元化、三产融合化、经营组织化、产品品牌化的“六化”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省“菜园革命”。
有中国黑土硒都美誉的海伦市,全市有6万多户种植小菜园,种植面积达3.2万亩。“一家家的小菜园虽然小,全市小菜园集中到一起规模发展就是个大产业。”该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这个市根据乡镇种植习惯和种植产品面积布局,规划建设了马铃薯、鲜食玉米、蒲公英、杂粮、蔬菜五个小菜园产业带。
鼓励村民充分开发利用乡村农户庭院、露台、房前屋后空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农户自家用地的利用率,也实现了乡村美。哈尔滨市以周边“1小时经济圈”为核心,打造25个“菜园革命”示范点,形成“菜园 花园 休用”模式,把农家菜园打造成农家乐、民俗游的载体,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启动“服务器”加速菜园革命
贫困户种植小菜园,担心的是资金、技术和销路。
为此,黑龙江省各地纷纷启动各种“服务器”,围绕种植规划、订单签订、产品销售,开展全程跟踪服务:龙头企业提供种源、技术、收购等全程、系列化服务;农业中心全程负责技术指导服务,选派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包乡镇、包村屯、包小院,开展点对点、手把手式实训和指导,有效解决农户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的难题。
克东县对种植小菜园的贫困户进行奖励补助,贫困户种植蔬菜每户奖励补助300元,种植中草药每户奖励补助500元,带动了贫困户5061户。拜泉县对种小菜园年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的,每户奖励100元,达到3000元以上的,每户奖励300元,带动贫困户3844户、7791人,户均增收1074元,人均增收530元。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等地举办瓜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多期专业绿色技术培训班,强化师资和推广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带动全庭院示范村“菜园技术”进步。
在哈尔滨宾县、绥化兰西、海伦等县(市),“菜园革命”示范村推广示范蔬菜、西甜瓜、中药材、鲜食玉米、草莓等六大类40多个新品种和系列新技术模式。
电商更是助推小菜园产出“大效益”的一项利器。通过采用电商带动、统购统销等新业态、新模式,我省各地进一步提高了菜园产品附加值,摸索出新的价值增长方式。依托覆盖全省8857个行政村的益农信息社“多村大集”公益电商平台,结合省益农信息社“一村一店”建设规划,普通庭院散货可以通过平台销售。
目前,通过乡村大集公益电商平台,上架商品19136件,产品覆盖28个品类,交易额总计115.2万元。绥化市兰西县兰河乡“屯小菜”与500个农户签订种植订单。每500平方米的小菜园,每年7~9月可产菜2250公斤,收入约4200元。
算好“效益账”助力扶贫增收
为让小菜园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黑龙江省鼓励农村开展庭院果蔬产品产地深度商品化处理,组织有积极性的农户形成“某园 农户 生产经营主体”联合体,开展一体化经营,特别是通过众筹扶贫模式,以驻村帮扶、对ロ帮扶为依托,认购贫困户小菜园农产品,让种植小菜园的贫困户没了后顾之忧。
省农业农村厅通过职工自愿认购,订制对ロ帮扶村小菜园产品套餐410份,众筹金额82万元,带动两个贫困村26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左右;省委组织部在对口帮扶的拜泉县团结乡包年订制小院蔬菜200多份;绥滨县162家帮扶单位的帮扶人与109个村的4249户种植小菜园的贫困户签订小菜园包销协议,实现小菜园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
通过众筹扶贫,转变过去简单给钱给物的帮扶办法,使小菜园成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突破口,帮助贫困户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原来房前屋后一个个不起眼的小菜园,做出了精准扶贫的大文章。(记者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