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底,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8万多户贫困户和11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9%。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彭水县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彭水是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彭水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培育不起来,群众收入上不去,脱贫攻坚就难以实现高质量。
为此,彭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特色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做强以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为重点的生态工业,做精以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等精品景区为引领的生态旅游业,做优以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链,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特别是在旅游全产业链条上,持续举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和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已成为彭水的名片。
通过旅游,彭水带动了3.2万多人实现了就业,75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全县接待游客量从2012年的340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0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到150多亿元,2018年、201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同时,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邀请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产业村长”和产业指导员,切实发挥其产业发展规划、技术、产销等作用,让有发展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都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都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
通过教育扶贫将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才能彻底斩断贫困落后的“穷根”。
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精准施策,聚焦破解因贫困失学、因厌学辍学、因灾中断学、因残不便学“四大难题”,建立分段资助、控辍保学、临时救助、送教上门“四大机制”,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学校“特色岗位教师”、“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改薄、县城学校扩容,全县所有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均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
通过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抓教育扶贫,也进一步夯实了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基础,高考基本实现一年一个台阶的突破,重本上线人数从2012年的255人增加到2020年的1038人,在校大学生每年稳定在2万人以上。
人们常说“辛苦奋斗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可以说,疾病是贫困群众难以承受之痛。
为此,彭水深入开展未参保动态清零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组建36个流动医院进村入户开展巡诊义诊,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管好用好健康扶贫基金,落实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流动医院入户、“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服务机制。
目前,全县每个村都有标准卫生室,都至少有一名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基本都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得到及时诊治,住院费用自付比例在10%以下,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仍有保障。
道路颠簸、房屋破旧、煮饭烧柴、饮水靠天,这是以前彭水农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对此,当地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动态清零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以及脱贫村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光纤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村民基本实现了“小车开进来、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和“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新生活。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当地精准选派第一书记14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301名,落实结对帮扶干部7741名,制定驻村工作队考勤管理、召回等6项制度机制,全面完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特别是针对集体经济薄弱这一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在296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牵头实施项目310个,村集体经营收入最高的达1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有31个,全面消除“空壳村”。
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9年,彭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41元增至318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60元增加到12370元。
文/重庆之声记者 康桥
图/受访对象供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重庆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