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心开园、绿色金融智库落户......不管是环境还是产业选择,“绿”都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底色。10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在副中心开幕。
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产城共融,建设魅力副中心”为主题,邀请多方权威专家学者以主旨演讲、圆桌对话、闭门研讨等形式,为城市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告诉记者:“专家学者提出的绿色发展建议、理念等,未来会在副中心更多领域落地。”
打造副中心品牌活动
“今年是我们的第二届,从去年的研讨会到今年的论坛,规模、方式、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希望将绿色发展论坛打造成具有副中心特色的、与副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品牌活动,在未来的办会过程中,我们也将坚持一流学术标准,坚持论坛的开放性。邀请跨领域专家,并希望能够和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用集中高水平智慧的方式,转变为实际的治理举措。”胡九龙告诉记者。
本次论坛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进行扩容,新吸收了崔愷院士、裴长洪研究员、郭岩教授等9名建筑设计、经济产业、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成员,进一步扩大了咨询委员会的规模。
胡九龙表示,去年的绿色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提出的“近零排放”、“无废城市”、“蓝绿系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这些理念都已经被吸收到了副中心的规划细则中,这也让论坛更有生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也在此次论坛上谈到,无废城市,不仅仅是垃圾通过分类实现减量化,还要对废水、废气等进行治理或整合利用。不再是垃圾、废水等单个要素进行治理,而是对城市排放体系进行全维度的管理。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以无废城市为标准进行建设。
绿色理念纳入副中心项目建设
与会专家也从建筑建设、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为城市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以《创造更开放的绿色建筑》为主题,介绍了开放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实践案例,分享了城市绿心三大建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雄安高铁站等案例的设计理念。
“我认为绿色建筑的重点在于开放。”崔愷告诉记者,“以往很多绿色建筑强调节能,但出于节能的目的进一步封闭。新的绿色建筑,应当不仅仅节能,更要创造绿色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有政策导向,比如建筑空间开放的面积和容积率方面能否修改相关管理条例,形成鼓励和奖励机制。开放性建筑落地之后,物业管理也可以更安全化、人性化,减少不必要的栏杆。”
崔愷告诉记者,在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设计建设中,就实现了学校里有市政道路穿过。学校的安全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智能手段保证,不像之前那样非得加上栏杆和校门。包括副中心站的建设,也做了很多地理空间向地下渗透的工作。“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希望副中心站地下三十米还能看到蓝天白云。”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强调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李晓壮告诉记者。他认为,健康城市的理念需要融入到总规中。和轨道上的京津冀一样,还可以推行健康的京津冀。同时,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需要相关的机制建立起来。比如以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抓手,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逐步实现社会一体化,真正带动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北京自身也有整体提升的作用。
绿色发展是副中心十四五规划重点
胡九龙告诉记者,绿色发展是把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等进行整合。绿色发展就是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副中心将会在生态优先方面加大投入,产业方面也推向更绿色的,包括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等,欢迎更多富有创意的产业成为副中心发展的动力。同时,注重打造城市健康的韧性,注重居民福祉。这些将作为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十四五期间实施。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介绍,一年来,副中心在规划体系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在副中心“1+12+N”规划体系中都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元素凸显出来,并明确提出具体指标要求。重大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进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打造绿色建筑和绿色工地。
同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绿化建设,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园绿地投入运营,成为副中心绿色发展的突出亮点。
目前,副中心森林覆盖率达到3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40项指标实现全达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3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46%,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
9月29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正式运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创城于一体的城市森林,拥有万亩景观林和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公园为开放式无围墙设计、24小时对外开放,同时6条市政路穿行通过,与周边路网连接,市民可方便抵达。
产业优化升级上,城市副中心也全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绿色低碳环保的高精尖产业项目加快引进落地,首个央企三峡集团下属15家二三级子公司完成工商迁移,北京绿色交易所迁入副中心,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12家行业头部企业完成注册。
据悉,自2014年开始,通州区启动智慧环保建设。目前已建成大气颗粒物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环境质量监测系统3个;工地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等环境监管类系统6个等。同时充分发挥互联互通效用,建设物联网车载走航监测平台,形成“1+X+N”通州智慧生态环境监控体系。目前7×24小时环境调度指挥中心已基本建成,实现了快速取证,闭环管理,有效提升问题发现能力,进一步压实属地及相关部门责任。
北京商报 记者 陶凤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