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土地整治!大兴这仨镇成了试点
速读近日,事儿君在大兴区人民政府官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大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及有关情况的公示,其中涉及到了黄村镇、安定镇、北臧村镇。针对这三个镇的类型特点有关部门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和事儿君一起看看吧!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不仅能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空间,助推乡村振兴。涉及到的小伙伴可以好好看看~
大兴区黄村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黄村镇属于疏解提升型镇。
黄村镇是大兴区政府所在地,镇域依托大兴新城的建设,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镇域范围以交通廊道为主要界线,将其划分为狼垡、芦城、孙村等主要功能单元片区,各片区的功能主导性强,但 因为土地利用缺乏统筹,存在功能片区内土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永定河及其沿岸绿色生态景观特色不明显,耕地保护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等问题。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全镇土地资源。黄村狼垡、芦城地区围绕新城西片区建设,通过永定河沿岸及规划建设区周边绿化景观建设,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黄村孙村地区以村庄环境提升和农田保护为主, 统筹解决农田破碎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破解镇域内不同区域内村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全镇共31个行政村,包括18个城镇集建型村庄、1个特色提升型村庄、12个整治完善型村庄,本次整治主要 涉及黄村东部的11个村庄。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安定镇属于平原完善型镇。
安定镇位于大兴中南部,处于临空经济区的辐射区域,建设布局和产业发展相对独立,镇域内具有丰富的历史古迹遗存,同时有良好的农林产业发展基础。 安定镇中心区发展缓慢,区域内城乡统筹推动速度较慢,特有的区域优势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镇域内自然生态空间呈现“田少、林密、水乏”的主要特点,林地与农田用地保护规模及空间布局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农田破碎化程度高、利用效率较低。
统筹镇域内各类资源及政策集成,调整优化镇域内林地和耕地保护空间布局,最大程度实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 解决永久基本农田破碎化、耕地资源不足的现状;挖掘零散建设用地潜力,通过资源整合,优化调整现状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为必要的农业产业预留一定的用地需求,充分依托古桑等特有资源优势, 推动区域内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农村地区居住、基础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体育、公共绿地等民生设施的配置,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建设。
全镇共33个行政村,包括5个城镇集建型村庄、5个特色提升型村庄、7个整体搬迁型、16个整治完善型村庄,本次主要 涉及安定东部的整体搬迁型和整治完善型村庄。
大兴区北臧村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北臧村镇属于疏解提升型镇。
北臧村镇是城乡结合的典型区域,紧邻大兴新城城区,属于大兴新城综合服务保障板块,是生物医药基地扩区所在镇之一,镇域内无镇区,现状建设主要由村庄和零散产业用地构成,永定河从镇域西侧穿过。 镇域内各类用地资源缺乏统筹,呈自然发展状态分布: 产业用地分布零散、整体利用效率低;现状村庄缺乏活力、发展动力不足;现状耕地集中分布区域利用和保护力度不够,分布零散区域利用程度不高;永定河流域与周边村庄整体呈现割裂状态,尚未形成融合统一的整体。
以现状用地空间格局为主要框架,整合全镇域用地资源,以永定河和主要的交通廊道为依托,在大兴分区规划及正在编制的镇域规划指导下,划分镇域内的主要用地功能,将镇域内的零散耕地集中到镇域南部,形成集中保护、集中利用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空间格局, 塑造大兴近郊大田生态景观;在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的要求下, 改善农村宅基地粗放利用的现状,满足必要的农业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造永定河文化带沿河新风貌,将生态景观建设、民俗农旅、康养药材种植等产业结合起来,实现文化资源、土地资源、产业发展的统一,激发村庄发展的新活力。
全镇共17个行政村,包括3个特色提升型村庄、14个整治完善型村庄,本次主要 涉及镇域西侧永定河沿岸村庄、镇域南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分区的村庄。
目前该项目还在公示期,如果有其他意见或建议的小伙伴可以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大兴分局。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在留言区一起交流~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 整理/大兴这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