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0月20日报道:“镜头里的非遗顾绣”摄影展10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与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联合举办,将历时一周时间。
在开幕式上,参与本次作品拍摄的老师和同学表示,通过现场拍摄,通过和非遗传承人交流,让自己感觉真正走进了非遗,了解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基因,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也有了更直接的体认。现场参观的同学则表示,通过这些静止的画面,让每天大量接触短视频的自己能够有更宁静的一种方式去了解非遗,去思考自己的文化之根,这样的体验很有收获。
“起初,我也只是抱着拍张照的心态进行非遗项目的拍摄。”摄影专业大二的封艺佳同学说,“但在见到了许多非遗传承人、手艺人之后,我感受到了那些非遗传承者的热爱,他们或年轻、或年迈。”在拍摄顾绣的时候,封艺佳见到了在工艺美术馆绣顾绣的年迈的奶奶,“戴着老花镜、眯缝着眼,一道又一道的皱纹虽然随着时间刻在了她的手上,但她手里的功夫丝毫没有退步,一针一线,干净又利落。”她也在露香园顾绣研究所见到了年龄相仿的两个姐姐,她们身着小旗袍,大眼睛认真地盯着面前的画布,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年轻的女孩儿和缝纫台形成了最美好的画卷。“年迈的老奶奶与年轻的姑娘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重叠,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传承,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量以及非遗传承者们在其中投入的心血,我开始更认真地进行拍摄,仔细斟酌按下每一次快门,因为这些定格的照片里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和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心血。”
“在这次的拍摄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感受颇深。因为想要拍非遗这个主题,就必须要自己去找传承人,找哪些属于非遗。在这过程中,你都要自己去交流。”摄影专业大二的柳佳恩同学表示,在拍摄初期,自己把家周围的所有能找到的非遗项目都找了一遍,大概有五个左右,在大量的考察和对比下来,最终才决定拍摄植物敲拓染。“植物敲拓染这门艺术能够把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的痕迹完完整整的保留下来。这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欣赏娟子阿姨的作品,我能感受到一种和自然的亲近。从采摘,清洗,浸泡,拓染。在每个过程中手艺人都在和植物打交道。这种人和自然的联系,让我深深陶醉。让我不由自主的想通过相机和视频把她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没想到在抖音上也成为网红款,更加坚定了我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的信心。
”
“摄影创作,表面上看是一种艺术化创作,但是在非遗顾绣的拍摄项目中,我却把摄影看作是一种影像化的社会调查,或者就是一种摄影化的社会调查。”指导老师戴菲表示,“今天,我们身处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当我们在向外学习和借鉴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回看一下自己的历史和过去。所以,在今天,传统与历史成为了我们社会中的一个热点。用摄影的方式关注热点,就是用摄影的方式调查社会,了解过去、了解历史、了解我们、了解中国。”
近年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全方位育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以传承国家级非遗顾绣为主要内容,利用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在影视传播方面的专业优势,透过镜头、画面传播传承以顾绣为代表的各种非遗文化。本次影展通过光影,让学生们既能体味追求“雅”趣、以书画为粉本、“以刺绣而入书画境界”,“介于绘画与刺绣之间”的顾绣,也能领略到代表中国灯彩艺术精华的“南京秦淮花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根雕”、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传统民俗工艺“米塑”等等多种非遗工艺,还能将上海日常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竹刻”、“嘉定小笼包”、“金山农民画”等,通过镜头完成从生活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