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围绕四川广大扶贫干部在扶贫一线发生的感人故事,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在成都新声剧场正式上演。
演出现场。
作为四川省推出的首部聚焦扶贫驻村干部的舞台剧目,《山高水长》突破传统曲艺的表现形式,将音乐剧、曲艺、话剧等艺术手法融冶一炉,并以扶贫干部的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展现精准扶贫工作中价值的重塑和人性的光辉。现场,400余名观众与扶贫干部代表观看了演出。据悉,成都演出将持续至23日。
演出现场。
《山高水长》讲述的是位于四川某县偏僻的大河村,历史上第一任驻村书记张文成为带动村民致富脱贫,准备引进八号甜橙广泛种植,但缺乏当地水文气象与甜橙相结合的数据。恰好,村里曾经的致富带头人孙守田当年曾试图引进甜橙,拥有详细的数据,但却因儿子的死迟迟解不开心结。在帮助孙守田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大河村各家的阴晴圆缺,各户的苦辣酸甜也一一展现开来。
“扶贫工作本质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导演杨佳音介绍,《山高水长》最初的立意就是瞄准扶贫工作中的“扶志”和“扶智”展开叙述,通过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不同命运,反映“贫穷”背后的不同根源,再以“寻找根源”“铲除根源”“重塑根源”为基本结构方法和逻辑开展,让“人”出来说话,让“心”展开碰撞。
据了解,本剧中大部分人物、事件基本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主创团队曾四次深入茂县、叙永县等贫困地区采风,通过实地考察、拍照、录音等方式广泛收集第一手素材,获取灵感。剧中好吃懒做的孙勤奋、爱钻政策空子的李春花、凭借电商脱贫的王秀兰以及贯穿主线的“八号甜橙”均是四川扶贫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剧中,驻村书记张文成不是枯燥宣讲政策口号的模范代表,他会给村里的懒汉递“中华烟”,面对被清理出贫困户的大妈告状撒泼,他也无可奈何。“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吸引人,用可知可感的细节感动人,才能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有笑声、有泪水、有感动、有力量,真正了解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历史意义和背后的时代精神。”导演杨佳音表示。
演出现场。
《山高水长》的定位是一台曲艺音乐剧,唱词创作摘取了四川曲艺曲种中更利于戏剧化、人物化、冲突化表达的门类,提炼其核心要素、典型语境、特征手法,围绕剧情需要进行创新运用,音乐更是打破曲艺艺术的壁垒,植入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
“我们根据曲艺曲种的特点,保留了扬琴、清音、车灯、竹琴等极具四川曲艺特色的艺术基调,通过编曲配器的改编,使之更加朗朗上口,贴合剧情发展。”作为本剧音乐创作负责人之一,顾磊认为,曲艺作为一种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其“烟火气”十分符合脱贫攻坚的主题创作。
本剧演员全部是来自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演职人员,大多都没有戏剧表演的经验。《山高水长》作为一部既有四川曲艺特征又有完整戏剧结构的原创剧目,出演的演员们面对不小的压力。“以前都是以‘节目’为单位准备各项演出,这次是所有艺术形式服务于‘人物’,难度不小。”饰演孙守田的四川荷叶传承人李哨兵表示,“但同时,首次尝试的‘曲艺音乐剧’很好地锻炼了曲艺演员表、演、唱的综合能力,这对于未来日新月异的艺术市场发展而言,很有必要。”
据悉,四川全省共有15133个驻村工作队,56000多名驻村干部。其中前往茂县二八溪村、叙永县堰塘村参与扶贫工作的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扶贫干部王海洋、周寅也以一名群演的身份参与了本次演出。“‘我家门前一条河,大河绕青山’唱的就是我工作了两年的赤水河畔。”周寅回忆,剧中清理贫困户、引进农产业、与村民沟通、劝架等片段,就如同自己两年扶贫工作般历历在目。
演出现场。
“本剧的戏剧核心,是扶贫工作中凸显出的价值观冲突。扶贫干部与群众之间,既是启蒙与被启蒙的关系,也是相互感染相互成全的关系。”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山高水长》既写出扶贫干部的心路历程,又写出广大群众的火热情感,全方位展示四川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