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桧岳飞同朝不同命,儒释道讲的因果报应体系,没有表面么简简单

2020-10-20新闻18

儒释道三教,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准则;道家的道法自然,开启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敬畏和感悟历程;而佛家的众生平等,给了饱受苦难的中国人心灵世界的安慰。

然而,这三教的发展历程不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相互融合吸收,形成了东方独有的文化氛围。

说起具体的哲学体系,三家中各有千秋。但却在某一个领域中,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因果报应观念。

实际上,从一开始,因果观和报应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佛教中的因果律,起初是一种哲学概念。注重的是事物发展的历程。所谓,有因必有果,因缘的种子萌芽,根据相应的条件,必然会诞生某种果实。

原始佛教开枝散叶之后,因果律在汉地进一步发展,融入了灵魂不灭概念,成为了轮回果报中最基础的理论依据。

而报应观在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中就有提及。比如,《周易》中提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周易》不是道家著作吗?为什么说是儒家经典?

实际上,周易出自于古老的商代,当时并没有什么儒道之说。而《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都是后世受到儒释道的影响,从中添加了诸多三教思想元素。

而到了先秦时期,儒家孔子对于周易的研究颇深,所以归为儒家经典,列为四书五经之一。

何为四书五经?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则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强调。

道家中的太极阴阳之说,并非是来自于周易。而是源自先秦时期,阴阳家的著作《易传》。此书对周易进行了解析和发扬,后世道教中的太极阴阳都是受此影响。

所以说,最早继承周易中报应观念的并非是道教,而是儒家。

而后世道教也对报应观进行了继承和融合。在东汉时期,道家受到阴阳家和儒家的影响,《太平经》中已经提及了报应概念。

而到了宋朝时期,《太上感应篇》的面世,将报应观推向了顶点,并逐渐成为了后世道家的诠释因果循环的核心理念。

说到这里,诸位可能已经清楚了。

因果报应的理论是从儒家开始的。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古老的东方哲学相契合。这也正是,佛教为何在西方水土不服,而在东方发扬光大的根本原因。

理清了什么是因果报应。

咱们来说本文的主题,为恶者为何不受恶报,为善者反而不得善终?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例子——岳飞和秦桧。

岳飞是忠臣良将,却因莫须有的罪名死于风波亭;秦桧奸诈一生,却得到寿终正寝。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咱们用三个方面来解答。

其一,佛教中的轮回业报观念;其二,道教中的报应观念;其三,现世报。

一,佛教中讲究六道轮回,根据人生前所作的业报,死后会轮回到不同的生命层次。

六道分为三善趣和三恶趣,三善趣为天道、阿修罗道和人道,福报优越;三恶趣为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没有福报。

简单来说,行善者会轮回三善趣;反之,则会轮回到三恶趣中。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为国为民。是一种无私的大善,死后必然会轮回三善趣。反观秦桧,少不了地狱里的一番油锅滚炸。

老百姓在秦桧死后,为了宣泄愤怒,开始卖一种油炸面食。称为油炸桧,便是油条的由来。正是反映了秦桧死后下地狱的愿望。如此,被天下人的诅咒加持,不下地狱都难。

二,道教中的报应观。

道教中不只是有‘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的说法。还有一套独特的封神体系。

岳飞的功绩天下人有目共睹,所以死后必然被道教奉为神祇。后世也被历代加封追悼。

哪怕是祖宗为金人的清朝,乾隆也对岳飞大加推崇。

《清实录》记载:“谕令宋臣岳飞祠、明臣于谦祠、故尚书徐潮墓,赐钱赐钱镠祠扁、曰忠顺贻庥,岳飞祠、曰伟烈纯忠。”

反观秦桧,在岳飞庙在各地广建的同时,秦桧的跪相也相继出现。一位已然成神,一位却是千古罪人。

到底谁遭了报应,显而易见。

而且,在道教的《太平经》中,报应观念多应在宗族身上,并形成了承负说。

所谓,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行善反遭其恶,是因为继承了先人之恶;而行恶反得善终,是因为先人积德行善的结果。

这对华夏文明中的宗族观念影响很大,也便是荫泽后代的由来。

岳飞的后代被历朝厚待,而秦桧的后代则苦难不绝。正应了承负说的报应观念。

最后,咱们还要了解一下现世报的概念。

三,什么是现世报?

前文中我们说过,佛教讲的因果律并不等于报应观。而从历史上说,原始佛教中虽然有六道轮回,但并不存在灵魂不灭和转生的概念。

注意,转生和轮回并非是同一个概念。

而汉传佛教为了适应中国发展,而做出的主动性改变,加入了灵魂不灭和转生的概念。做出这一改变的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大师,便是如今净土宗的开派宗师。

原始佛教中强调缘起和无我。尽管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流转,但‘我’并非是‘我’,而是一种假象。轮回的载体并不固定,而是一种由因缘而生,由五蕴聚合的产物。

简单解释,六道轮回中的‘我’,都是假象,没有灵魂概念上的主体。

而到了东晋时期,慧远大师将灵魂不灭和转生引入了佛教。这样一来,‘我’便成为了轮回的主体,世世代代在轮回中流转,这样更容易被灵魂哲学笼罩的东方文化接受。

这便是转生和轮回的本质区别。

所以,佛教中原本不存在的现世报,由此诞生了雏形。

而到了明朝时期,现世报的概念得到了发展。

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便是《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

袁了凡本名袁黄,明朝思想家。对于现世报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论述。他本是一名儒家弟子,对于宿命论深信不疑。

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仁义道德可以求得,功名利禄只在天成。

但后来,袁黄遇到了一位佛教高僧,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这位大师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的对袁黄的启示,便是现世报的最精辟的解释——一切唯心造。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心,任何事都可以得成。只需对愿望进行回向(还愿)。

从那以后,袁黄制定了三个计划。第一求登科,立誓行三千件善事;第二求子,立誓行三千件善事;第三求进士,立誓行三千件善事。

然而,这三个愿望都满足之时,他许下的九千件善事就成了难题。

正在发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菩萨开示:善行心切,一行可当万善。

袁黄恍然大悟,利用他的职权减免赋税,惠及万民,便是流传后世的《赋役仪》。并以此顶了一万件善事,从而完成了福禄寿三方面的善终。

说回岳飞和秦桧。

岳飞一生公私分明,不求个人利禄。所以,他便没有现世报的基础。反观秦桧,年轻时有了明确的追求,比如‘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最终,官居高位,他的功劳是什么呢?

纵观秦桧一生,只是杀岳飞一条,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但实际上,他并非没有功绩。

其中一条,宋体书法的至今还在被后世使用,仅凭这一条,怕是可以给这个大奸臣迎来一世富贵。但死后到底如何,可能只有那个不灭灵魂的主体才能知晓。

#辽宋夏金#诸子百家#宗教信仰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