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在当前就业空间缩小、就业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更要争时间、抢速度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从云招聘到云面试,大学生就业季似乎永不落幕。2020届与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衔接还尤为紧密,不仅无缝,而且交叠。
好消息,从大学校园不停传出。这些天,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张正雄,目前已拿到万华化学的录用函offer。关于“求职之道”,曾在上海消防总队服役过的他分享说:“求职,兵贵神速。毕业生一定要树立抢位意识,不要受所谓求职‘黄金时段’的限定。”他不挑三拣四,且果断表示,在当前就业空间缩小、就业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更要争时间、抢速度,“所以,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尤为重要!”
中建八局2021招聘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像张正雄一样,华理目前已有100余名明年这届的毕业生获得了心仪的offer通知,后续还将进行三方签约事宜。
【2021三方面仍存不确定性】
原来,对于全校来说,随着暑假里“华理就业领航号”微信公号上的一条推送——“@华东理工大学2021届全体毕业生,你有一封信,请查收!”,就标志着明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悄然启动。学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往年,工作节点提早了数月。
其实早在6月份,华理就开始组建“2021届本科生就业群”和“2021届研究生就业群”,共计5个就业微信大群。他们将单位招聘、指导活动等信息直接推送到群里,确保学生及时高效获得各类就业信息。目前,正面向2021届毕业生开展“秋招特训营”,围绕秋招形势、网申、简历、单群面进行专题培训。
相关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向记者坦陈,因为2021年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一方面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得到控制,其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将继续显现,一些外向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减少,不少国有企业、政府事业单位2021年的招聘计划也不会显著增加。针对有志于基层公共事务部门就业的同学,华理这个月起开展“砺公计划”训练营,内容涵盖公务员考试公告解读、校友经验分享、专项辅导训练等,还组建了相应的学习交流群。
另一方面,本科生的考研名额不会继续增长,往年二度考研的“二战”大军也会加入考研队伍,使得今年到明年的考研竞争更加激烈。还有,出国留学方面,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语言水平考试、出国签证可能因疫情而推迟或暂停,出国申请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O2O”双线模式并行不悖】
外部需求不足,就内部充分挖潜。华理材料学院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黄小菡,就受疫情影响未能按期出国,后经学院老师推荐,担任科研助理一职。她表示,“感谢母校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帮助我度过这个‘间隔年’。”
这样的科研助理岗位,让黄小菡有机会在一流的实验室中做一些研究工作,还有导师的定期指导、学长学姐的学习交流,这些也都是在为今后的发展铺路。此外,学院辅导员以及办公室老师对“间隔年”毕业生,同样十分关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消解工作上的困惑。
与此同时,从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并行不悖。尽管在疫情防控总体要求下,学校严格控制线下招聘会数量,外来进校招聘的单位人员以及参加线下招聘指导活动的学生都要做好登记备案;但自9月开学以来,全校也已开展70余场线下宣讲会、1场线上双选会和1场硕博专场招聘会,参与人次达7000余人次。此外,还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就业指导活动10余场。
上海交通大学也全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求职应聘方式与生涯指导模式,特别是因材施“招”:对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生源做到“一人一档”,引导毕业生立足现有岗位,做好自身储备,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发动各院系,整合政府、友好单位、社会组织、校友、导师等各方资源,深入挖掘就业岗位,确保重点群体也高质量就业。
纵观历年签约又快又好的毕业生,他们大多在校期间定位早、专业强、实践多。因此,沪上高校就业中心正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提前启动,在思想、行动、资源等方面促使每一位2021届毕业生从现在开始找准职业目标、丢掉侥幸心理,全力以赴应对就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