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湖北十堰:反方向的网络订单 为市民和村民牵起一根线

2020-10-20新闻1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10月20日消息(记者 黄瑾 通讯员 潘庆芳)在湖北十堰,市民在网上下单,5到10小时以内,就能吃到村里新鲜采摘的农家菜;山里的村民坐在家中,线上采购市区生活物资,早上买晚上收。而这一切,都依托一家物流企业五年打造的“左邻右舍”平台实现。近日,记者黄瑾,通讯员潘庆芳跟随几张网购订单,感受“左邻右舍”给十堰百姓们带来的幸福感。

张秀丽:上午大概在10点钟下的单,买了3样蔬菜,这个价格,肯定比超市要便宜一些。

10月12号,下午3点,家住十堰市茅箭区51厂鸿福超市附近的市民张秀丽收到了一件快递。这是当天上午10点,她在“左邻右舍”平台下单的一份生鲜产品:张秀丽:这些东西一共花了25块钱,有花菜,还有小白菜,都挺新鲜的,另外还有一份甜米酒。

冒着泥土气的新鲜蔬菜,让张秀丽很满意。她向记者展示的网络订单显示,当天她收到的蔬菜,来自十堰市竹山县精准扶贫蔬菜基地,距离十堰市有100多公里。这些蔬菜如何翻山越岭,在短短5个小时内,飞入十堰市民家中?10月13号,早上9点多,记者赶到位于十堰市竹山县的“左邻右舍”上庸码头便民服务站。这里看上去像是一个小超市,里面摆满各种蔬菜水果及生活用品。店员吴学佳正忙着打印网络订单:吴学佳:截至上午9点钟,已经有40多单。比如这个订单,李先生在我们平台上订购的上庸镇土鸡蛋,60枚一份的,我们中午就可以发货了,下午2点多到十堰市,李先生5点多就可以收到这个货。

据吴学佳介绍,这里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十堰市居民网购的农产品,都会从山村先拉到这里,再发往市区。吴学佳话音刚落,一辆物流车停靠在门口,驾驶员朱文钻入车厢中,开始分拣货物:

记者:您这是拉的什么?

朱文:蔬菜和粮油。

记者:这是要放在左邻右舍卖的吗?

朱文:不是,是这周边村民下的单。像这样一桶油,到村民手上,比直接在村里买,要便宜15块钱。我们是从十堰市区的批发市场拉过来的。等会直接送到村民家中。

据了解,“左邻右舍”平台由亨运集团旗下物流公司打造,在十堰市各区,及部分县城乡镇设有145个服务站,物流车通过这些服务站将市区百姓下单的乡村山货送进城,车辆由市区返回村里时,再顺便把乡村百姓下单的生活用品从市区带进村。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村民采购、收发快递都更快捷,卖起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心里也更有底。当天上午10点钟,村民朱仕秀正忙着给家中2亩地里产出的萝卜、青椒、红薯称重,并送上“左邻右舍”的物流车。她说,以前卖菜一年最多挣2千元,现在一年可以挣1万元:朱仕秀:没有左邻右舍的时候,我们吃不完的农产品就喂猪了,那时候卖的少,都是肩挑背驮的,有时候卖不完还要往回挑,那就更麻烦,我们也不敢多种。现在都可以卖的出去,也比以前种的多一些。

此外,竹山县信盛宏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香菇基地依托“左邻右舍”平台,每天的销售量达到1000斤。据介绍,目前,左邻右舍便民服务站覆盖十堰市120多个小区,服务约3万个家庭;同时对接竹山、竹溪、房县、郧西四个县农村养殖合作社、农村种植基地10个。

亨运集团副总经理张仕虎说,他们是2015年开始投入打造“左邻右舍”平台,原计划用7年完成整体布局,主要是集中将十堰市各县市区的物流快递送到县乡镇物流站点,充分利用物流车返程货物较少的实际情况,将城区市民希望买到的新鲜蔬菜等农特产品带回城区,送到市民餐桌,因疫情中该“城乡物流供应链”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提前2年完成计划:张仕虎:整个这5年前后投入了2000多万。之所以我们能以微薄的利润,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坚持做这件事,因为考虑到我们是一家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低,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物流的基础上,拓展了这样的商贸服务。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十堰市区的产品到乡村,朝发夕至,农产品从田间到市民餐桌在10小时以内。

十堰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军认为,“左邻右舍”从田园到餐桌生鲜平台,在县、乡镇、村布局设点,充分发挥了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长期从事物流研究发展的湖北经济学院陶君成教授团队,在系统对“左邻右舍”实地考察后认为:亨运物流公司的实践创新,有效实现了传统物流运输企业的转型发展,开启了贫困山区农特产品的全产业链直采直销模式,具有全局意义,在秦巴山区城乡大循环背景下总结其基本经验并加快发展,疫后显得十分重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