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驻村第一书记
把“家访”当成了“回家”
心里装着的都是群众的冷暖
让我们走进桂平市蒙圩镇流兰村
近距离了解这位第一书记
“燕玲姐,家里的猪崽长得怎样啦?” 桂平市蒙圩镇流兰村第一书记叶飞燕面带笑容和脱贫户江燕玲打了招呼,便开始拉起了家常,轻车熟路地帮喂猪、牛、鸭等。
江燕玲家曾因学致贫,靠发展产业摘掉了“贫困帽”后,想通过扩大产业致富,可是遇到资金短缺难题。叶飞燕走访了解后,积极帮争取了产业扶贫贷款,还联系农技人员上门服务,推荐江燕玲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并发展她入党。现在,江燕玲家养殖500多羽青头鸭、6头猪、10头牛等和种植甜糯玉米等10多亩经济作物,带动了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成了远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走访临别时,江燕玲特地挑选了两只最肥美的青头鸭,一边要往叶飞燕后备箱放,一边还“埋怨”她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作生”。叶飞燕依旧笑着婉拒,道别后又前往下一户村民家里走访。
这是市应急管理局宣教科科长叶飞燕日常驻村“家访”的一个缩影。
2018年3月,叶飞燕接受单位委派,到桂平市蒙圩镇流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靠着坚定信念和过硬作风,她很快融入了基层扶贫工作。但村民刚认识叶飞燕时,对她的工作能力难免将信将疑。她决定通过“家访”来把相互关系“热”起来,靠办实事、解难题来取得村民的信任。
在刚驻村一个多月里,叶飞燕每天坚持进村入户,走访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开展家访座谈和摸底调研,详细了解记录全村1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早起晚归成为工作常态,很累但是很踏实。”叶飞燕说。
“家访”多了,容易发现“棘手”问题,这也往往也是困难群众难脱贫的症结所在。杨宏先是一名建档立卡低保户,有劳动能力但是脱贫意愿相对淡薄,2019年7月前一直“蜗居”在亲戚的危旧房里。叶飞燕第一次“家访”,找到他家贫困的症结后,立即“对症下药”。
叶飞燕除了奔前跑后,用最短时间帮杨宏先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还把他列为重点“家访”对象。叶飞燕经过两年多来耐心、细心、用心做“扶志”工作,鼓励和帮助他应聘上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如今,杨宏先每天骑着垃圾清运车,认真上岗清洁村道。“今年也脱贫了。” 杨宏先告诉小轩,在叶飞燕的帮助下,他的生活改善了很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叶飞燕不仅经常做村民、贫困户的“家访”,也重视做流兰村党员干部的“家访”。流兰村委会副主任岑新标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成立了柱强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百香果、百香鸡等种植以及养牛产业。
叶飞燕多次到岑新标的产业基地“家访”,解决产业发展所需,激励和帮助岑新标在扶贫一线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叶飞燕的帮助下,柱强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种养殖规模最大扩展到存栏牛300多头、百香鸡5000多羽、百香果60多亩,为村里开发了10多个就业岗位,发展带动上屯村成规模的种养大户22户,其中5户是建档立卡户。
叶飞燕把自己当“村里人”“自家人”,通过一次次“家访”,一步步在流兰村摸底子、找路子、强基础、办实事。在上级领导和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她积极跑动、协调项目,督促完成了三条扶贫道路(总共3.12公里)建设;协调了市财政扶贫专项基金15万元,用于流兰村三个民用码头建设;争取了市科协1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科普示范村建设。积极推动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1000多户的安全饮水问题;发动18户养殖户抱团发展,帮助4户养殖户解决了资金贷款问题;推动流转1000多亩土地,用于玉柴光伏发电二期、宏信船厂等项目建设,帮助100多名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和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人饮工程)
(▲宏信船厂项目)
“叶书记刚来时,感觉她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什么都在学的小姑娘,现在成熟了很多,说话办事头头是道,做村里事就像自家事一样。”小江屯14队队长岑合生最近到流兰村委办事时,一个劲地给叶飞燕“点赞”。
驻村以来,叶飞燕用情帮扶解民忧,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头里、困难处、心坎上,巩固了121户贫困户的脱贫成效,无一人返贫;完成27户的脱贫任务,2019年底流兰村贫困发生率降到0.28%;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入股分红、固定资产出租、光伏发电项目、土地流转服务费等持续增加,今年累计收入已超10万元。
如今,叶飞燕在村里“家访”,犹如“回家”般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