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代宫苑中的妃嫔,都是怎么生活的?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2020-10-20新闻9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红颜既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是世人竞相追逐的美人。众多唐代文人曾毫不吝惜笔墨,用最美的文字去咏叹佳人,当然曾几何时也以最凄凉的笔调,为美人迟暮而发出一声声叹息。

每当谈起无限荣耀的大唐盛世时,就会让很多历史迷兴奋不已。作为公元七世纪中叶,至公元十世纪初最强大的王朝,唐朝确实创造了很多历史奇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封建政体帝国。

它的强盛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都达到并超越了当时世界水平。尤其是在唐诗文化领域,更是缔造了震古烁今的艺术成就。诗仙、诗圣、诗魔、诗佛、诗鬼等,为唐诗文化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在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前提下,唐朝人的思想意识也特别开放。虽然在男尊女卑的礼教束缚之下,女性在唐朝时期的地位,依然无法堂而皇之的超越男性。但是却出现了古代历史中,唯一一位毁誉参半的女皇帝。

并在这位女皇帝的影响之下,唐代女性思想意识开始觉醒。她们不仅可以抛头露面,而且还拥有了自由恋爱的权利。笔者认为,在封建社会这绝对是一种破天荒的伟大创举。但所有唐代女性都能如此吗?很显然答案并不会令所有人满意。

唐代宫苑妃嫔生活剪影

“诗魔”白居易在目睹了安史之乱惨象,以及唐朝由盛转衰的凄凉之后,创作了一篇长达120句的长诗。他将这首满含盛衰兴替意蕴,以及无尽怅惋的诗歌命名为《长恨歌》。“长恨”二字就已经表达出了,这首长诗以“恨”为题的感情基调。

虽然唐玄宗特别宠爱杨贵妃,但为了江山社稷最后不得不舍车保帅。“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才是杨贵妃的最终结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这种情景下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

笔者认为在大唐王朝统治时期,能够成为像杨贵妃一样的女人,简直就要比凤毛麟角还要稀奇。但就算是杨贵妃也不得不惨死于马嵬坡,更何况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呢?正所谓“自古帝王多薄情,可怜红颜多薄命”。

一、后宫秘闻之佳丽三千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古代皇帝后宫内真有3000人吗?数量如此之多的各级妃嫔,平时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吗?有多少人会像杨贵妃一样,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相信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大家最关注的后宫秘史。

妃子作为皇帝权利的一个象征,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只不过由于当时受诸多条件限制,“三皇五帝”的妃子数量较少。随着生产力不断提升,以及各项礼制逐渐完善,到了商周时期对天子之妻的数量要求,已经做出了十分精细化的划分。

据史料记载,历朝历代皇帝后宫内,有正规名号的妻妾就高达百余人。“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如果按照这个规制细算,有身份地位的后宫佳丽,就高达一百三十位之多。再加上通过采选、进献等方式,源源不断流入后宫的女子,其数量更是无法进行统计。

二、唐代后宫秘史

1.唐朝皇帝后宫内的妻妾

虽然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言,“后宫佳丽三千人” 只是虚指。但根据《旧唐书》记载,在唐朝建立初年就曾参照隋朝选妃旧制,设立了除皇后之外的妃嫔制度。因为按照封建礼制,规定皇后仅能有一人,但其他有等级的妃嫔数量,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定夺。

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设立皇后与四妃制度之外,还另设嫔、婕妤、才人,以及宝林、御女、采女各九人。笔者认为隋唐时期的选妃制度,其实就严格遵守了祖制,即“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但是另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这些妃嫔只是有正规名号的妻妾。而皇宫内的各色宫女,以及通过选秀入宫的秀女等,根本无法计算出具体数量。因为无论是采选、进献都具有随机性,她们一旦计入后宫之后,就要接受比较严苛的训练。

2.无缘与皇帝会面的宫女

(1)唐代宫女生活掠影

只有才貌双全的妙龄女孩,才有资格进入皇帝的视野。如果被皇帝看中并临幸,生下龙子或公主,生活才会有所保障。否则一旦无法与皇帝见面,那么就只能在老宫女的支配下,从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活计,此类宫女在唐朝时期十分多见。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唐朝后宫中的女人,如果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宠,那么她们的生活处境就会比较艰难。虽然一日三餐都有专人侍候,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相信没有一个人给出明确答案。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后宫内真有国色天香的三千佳丽。真正能够与皇帝见面的妃嫔,恐怕连三百人都不到。而绝大多数被选中内的女子,只能像金丝雀一样被眷养于皇宫之内。事实上按照唐朝时期的规定,宫女到达一定年龄之后会被自行劝退。

(2)未受宠幸宫女,符合条件允许离宫

据史料记载不同朝代,宫女出宫年龄也略有差异。隋唐时期尚未被册封的宫女,可以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离宫。但并不是所有到达这个年纪的宫女,都可以很轻松的离开皇宫。毕竟宫廷内的一些杂事需要有人做,这就需要大批量的宫女随时候命。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进入后宫的宫女,就都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妃嫔。但往往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够真正在机缘巧合之下,受到皇帝宠幸的宫女少之又少。那么这些已经到了二十五岁,但又不能离开宫廷的宫女,她们平时都怎么生活呢?

3.唐代后宫女人的众生相

近几年古装影视剧出现了霸屏的现象,从汉代、唐、宋至明、清,几乎都被各路导演拍了个遍。尤其是以“宫斗”为主题的影视剧,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比如,《延禧攻略》、《如懿传》、《宫》等,一时间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播剧。

很多人受到影视剧中故事情节的影响,都会认为后宫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及你死我活的争斗场面。在正史中,确实也曾记录过此类事件,但大多数情况下却都一笔带过。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后宫中的女人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宫斗”。

皇后、四妃都未必能与皇帝从长相厮守,更何况是那些“九嫔、二十七世妇,甚至“八十一御妻”!很多已经被册封过的妃子,穷尽一生都未必能见到皇帝几面,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为了争宠而争斗。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为虚构的宫廷剧所欺骗。唐代后宫妃嫔妻妾众多,但都要受到东宫皇后的辖制。至于武媚娘为了得到皇后之位,不惜以女儿性命为筹码的狗血剧,也只是在野史中有所记录而已。唐高祖李治确实曾废王皇后,但其中缘由据正史记载并非如此。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李治因王皇后,施“厌胜之术”而将其废为庶人,并且将其终身囚禁于掖庭。所谓“掖庭”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冷宫,在同一年王皇后被改为“蟒”姓,并在当年于掖庭之中悲愤而死。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代诗人崔郊曾撰写过一首《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虽然是崔郊,为一位貌美如花的婢女有感而发,但是写出了平凡女子入侯门的经历,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也可以用来代指唐朝后宫。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迈入皇宫大门,很多以选妃名义进入宫廷的女子,就意味着一辈子都将生活在宫墙之内。她们不仅要严格遵守宫廷规矩,而且很多人一生都在未见过父母。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践踏,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守活寡”。

一、《行宫》中宫女生活

中唐时期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曾创作过一首非常知名的《行宫》。他在诗中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早已经人去楼空了行宫之内,散落于墙角的宫花依然红艳似火。几个满头银丝的老宫女,正闲坐于宫廷之内谈论着,当年风流倜傥的唐玄宗。

笔者认为,这首诗就是唐代后宫女人,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与讽刺。元稹借助年老色衰宫女之口,叙述着那些充满幻想的宫女,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一场笑话。

笔者认为《行宫》诗中的宫女,正是唐代后宫三千佳丽的缩影。当她们的梦想彻底破灭时,既无法出宫找寻自己的家人,也失去了争风吃醋的资本。她们曾经就像宫花一样美艳,但是却随着宫廷萧瑟之后,而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记忆。

二、唐代后宫女子的回忆

常言道:“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唐代后宫女子的晚景,就像那“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她们在宫廷内的生活只能变成回忆,并成为对坐闲聊的谈资。

或许他们也曾想过能被皇帝宠幸,并且母凭子贵一跃登顶。但这一切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她们就连见到皇帝的机会都没有,就怎么可能与皇帝产生爱慕之情呢!

虽然生活于唐朝宫廷内的女性,在开放思潮的影响之下,可以无拘无束的生活。但作为随时应召的宫女,难道不像实验室中的小白鼠吗?虽然待遇很优越但内心却特别苦闷,甚至有很多年老色衰的宫女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自己风雨飘摇的生活方式,虽然她们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足迹,但这一切都如镜中花、水中月。

结 语

在唐朝诗人撰写的宫怨诗歌中,除了元稹创作的《行宫》之外,还有一首尤为著名的《宫怨》。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益所撰,笔者以此诗作为结束语,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其中的深意:“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参考文献】

李贤君《唐代后宫制度研究》

姜红《唐代后宫妇女宫廷生活研究》

王丽娜《唐朝后宫女子服饰若干问题研究》

罗彤华《唐代后宫女官研究——宫官制度及其演变与影响》

#隋唐#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