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鱼丸也“上云”

2020-10-20新闻12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包装九母鱼丸。

台海网10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近日,在陈氏渔夫食品厂加工车间内,10余名工人正在忙着生产一批500件的九母鱼丸订单。“我们每天完成120件,差不多4天后就要将其销往广东。”陈氏渔夫食品厂厂长沈晓顺说,这批订单预计可以带来8万多元的收入。

陈氏渔夫食品厂位于漳州市东山县西埔镇探石村,创办于2018年,坚持以传统的手工工艺加工海鲜鱼丸,保留其独特的风味。今年8月,这间小作坊经历了一场“数字革命”,让“老味道”拥有了“新身份”。

“我们在生产车间的各个环节上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借助云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查看生产加工的视频。”沈晓顺介绍说,他们的鱼丸还有可追溯的二维码“身份证”。此外,小作坊业主还需登录漳州市“阳光小作坊”一品一码追溯平台,上传录入原料种类、生产日期、销售记录等台账,方便消费者随时查阅。

身后有了无数双无形的“眼睛”,让他们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有了不断改进的动力。“除了严把严控原材料的来源,在生产过程中,还做好消毒工作、穿戴无菌工作服,确保车间内的卫生,让消费者吃到更加放心的鱼丸。”沈晓顺说。

谈起民间的手工小作坊,不少消费者脑海中的印象是“小、脏、乱、差”,舌尖上的安全没有可靠的保障,小作坊的发展遭遇瓶颈。“将小作坊的食品生产过程‘晒’在阳光下,让消费者放下心中的忧虑。”东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长林说。今年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择优创建了3家“阳光小作坊”示范点,引进“视频+数据”全程互联网追溯模式,实现“一个系统”科学化监管,线上线下同步智能监管,小作坊食品安全“来源可查、过程可控、去向可追”。这一模式,也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督,全程追溯其“前世今生”。

截至目前,东山县共核准食品加工小作坊18家,主要涵盖中式糕点、鱼丸、海鲜干品、海苔等多个种类。“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推动小作坊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从而提升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吴长林说。(殷琪 文/图)

#食品安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