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央视曝光,家用美容仪效果不如手
问题多多。
文|葱白
近年来,因宣称能解决各类皮肤衰老的问题,满足消费者居家美容的需求,家用美容仪日渐走红。据青眼情报(企业版)调查的数据显示,家用美容仪的市场规模已由2017年的38亿元,上升至2019年仅淘宝天猫平台美容美体类仪器的销售额就达114亿元。
昨日(10月18日),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针对这一热门品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10款热销的家用美容仪中,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款产品在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的风险;5款产品的清洁功能卸妆不如日常人手卸妆干净;另有5款产品的温热导入效果未达到宣称效果。一时间,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截自央视新闻微博
镍释放量超标、存在低温烫伤风险等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近期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对电商平台上关注度高、销量好的10款家用美容仪进行了测试。其中5款为微电流类美容仪,品牌为NuFACE、娜蜜丝、康堡仕、金稻、黎珐(ReFa);另外5款为电离子型美容仪,涉及SKG、松下、MKE、Notime和雅萌等品牌,基本涵盖了家用美容仪的畅销品牌和类型。
▍截自央视新闻视频
测试结果显示,上述10款产品中,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不符合我国家用美容仪推荐性标准以及欧盟相关标准的化学安全指标。其中,一款产品的按摩滚轮部位镍释放量超出欧盟限值要求的近80倍,手柄部位镍释放量是欧盟限值的近150倍。据悉,镍是最常见的致敏性金属,长期或反复地使用镍释放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可能引起过敏症状。
除此之外,检测结果还显示,2款加热型美容仪的工作温升机制不符合标准要求,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的风险。国家日用电器检验中心工程部副部长黄凯杰表示,带温热功能的美容仪对表面温度的控制特别重要,如果感温装置设置不合理,则很容易造成低温烫伤。而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赖永珲介绍,热源在41℃以下对人体是安全的,46℃以上就能导致低温烫伤,而且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皮肤的损伤程度就会越严重。
据报道,此次检测还对家用美容仪宣称的提拉、清洁和导入效果进行了消费者主观评测。结果显示,5款产品的使用清洁功能卸妆不如日常人手卸妆干净,二次清洁效果也不明显;另有5款家用美容仪的温热导入效果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
4年销量增7倍 问题频出
事实上,美容仪最早是出现在专业的美容院,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操作。后来,家用美容仪由于使用方便,作为美容院和医美机构的衍生与补充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的到来,家用美容仪也开始逐渐走红。
这首先就体现在各大品牌在该品类上的纷纷加码。譬如,ReFa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支美容滚轮;联合利华于2011年成立高奢美容品牌iluminage;日立于2011年推出第一款家用美容仪;欧莱雅集团于2011年底收购美容仪品牌科莱丽等。近几年,金稻、佳禾美、SKG等本土品牌也相继入局了家用美容仪市场。
由此,家用美容仪的产品类型和细分功效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主要的家用美容仪类型有洁面仪、导入仪、光子嫩肤仪、美容棒等,涵盖了补水美白、提拉瘦脸、修护嫩肤、淡化皱纹等多种功效。
与此同时,我国家用美容仪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为66.2亿元,产量为679.4万台,同比增长21.82%,从国内需求来看,2014-2019年中国美容仪需求量从131万台增长至655.2万台,复合增长率高达37.79%。
从线上渠道来看,我国家用美容仪线上年销量也从2015年为1000万件,增长至2019年的7000万件,4年增长了7倍。今年618期间,京东上2000元以上的家用美容仪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倍。
▍截自央视新闻视频
青眼以“美容仪”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进行搜索,显示相关笔记多达25万条,且部分热门笔记下,显示相关产品已有上万人种草收藏。在天猫平台上,以“美容仪 家用”为关键词的相关商品共有19457件,其中销量最高的一款为璐瑶吸黑头仪,月销量为8万件;京东上,则显示共有7.5万件与“美容仪”相关的商品,销量最高的一款产品的累计评价已超过12万条。
▍从上至下分别截自小红书、天猫和京东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家用美容仪在市场规模与日俱增的同时,市场也存在的一定的乱象。除了上述央视新闻曝光的问题,其他相关问题也屡屡被曝出。
譬如,据中国质量网的报道显示,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8年6月发布的抽查结果显示,深圳市臻美亚太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纳米离子冷热双喷蒸脸器、中山市歌信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俞兆林加湿器(香薰美白蒸脸器)均因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而登上“黑榜”;而标称生产企业为由广东顺德美铠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Florihana蒸脸器,被检出连续骚扰电压不合格。
2018年3月8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发布的公告称,深圳市吉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Ulike品牌美容蒸脸仪,在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等方面不符合安全性指标的要求。此外,2019年7月,强生旗下的露得清品牌也因为一款红蓝光祛痘面膜仪存在潜在安全问题而召回。(详见《露得清“电焊工”面膜仪被召回,家用美容仪为何总“出事”?》)。
此外,无证经营、专利侵权等也是家用美容仪市场的一大顽疾。
典型如,去年4月18日,广州市迪美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因通过线下业务和淘宝网店销售的808系列半导体冰点脱毛仪产品,未取得二类产品经营备案或三类产品经营许可,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8000万的罚款;而金稻旗下的KD308产品则因侵犯了斐珞尔(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旗下产品LUNA设计专利,而被要求赔偿对方300万元。
▍截自中国法院网
缺少行业标准和消费者教育
在此次央视新闻的报道中,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李蔚兰称,“目前我国针对家用美容仪产品还没有专门针对镍释放量出台限值的要求,所以此次试验参考的是欧盟法规中的相关要求。”
根据2013年7月,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皮肤美容仪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范围。因此,不仅仅只是在镍释放量上没有出台限值要求,而是整个美容仪品类仍处在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灰色地带,没有明确的界定。而这也是该类产品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家用美容仪的效果不要求临床验证,目前也没有家用美容仪美容效果的相关标准,部分品牌随意宣称,甚至炒作概念的现象也很常见。
此外,从市场层面来看,大多在售的美容仪也没有就适应症、禁忌症及可能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进行相应的消费者教育。一位业内人士以射频类美容仪举例称,“尤其单极的射频类美容仪,有造成灼伤、表浅神经损伤的可能,非专业人士操作不当容易误伤肌肤。”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对消费者的教育层面,家用美容仪均亟待进一步的规范。
另据青眼情报(企业版)的调查显示,全国19个省份的多名资深消费者中,有约87%的人看好美容仪市场前景,更有业内人士预测到今年年末,美容仪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如何让这200亿的市场有序发展,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尽快出台也成为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