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黄庭坚教你“神用笔”:这样写,书法才潇洒!

2020-10-20新闻7

通观《李白忆旧游诗》卷的章法布局,堪称行云流水,跌宕雄浑,一气贯注,满纸云烟。

全书如同飞泻而出的溪流汇成奔腾的大河,一泻如注。一路行来,玉喷珠溅,跌宕多姿,或顺流,或回转,或击石,或飞花,时疾时缓,叮咚作响。这种出神入化的章法布局不仅与山谷道人所处时代的“尚意”审美相关,恐怕更与其本人叛逆创新的个性书风息息相关。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笔法解析之三)

黄山谷此作的章法看似一气呵成,无意而书之,实为匠心布局,有备而为之。

01/

穿插错落,节奏强烈

黄山谷在继承前人草法的基础上,把自己对书法的领悟特别是对李白诗作的感悟,通过大胆的穿插错落和节奏强烈的书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作品中。

通篇看去,或起伏跌宕,舒卷自如,或移位变形,瑰伟奇特,字迹俯仰欹侧,行笔跳跃抖擞。

以前三行为例(如上图),穿插便十分明显。无论是第一行的『卅』与第二行的 『一』以及第三行的『入』,均大胆穿插且方向不同,使画面动感强烈。这种左冲右突的舒筋伸张,完全从章法的整体布局出发,看似自然实则匠心,大大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

又如第三十五和三十六行的『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装欲醉宜斜日百尺』两行的布局(如图 ),错落的特征便十分明显,显然山谷道人下笔前已胸有成竹并作了精心安排。

无论是字与字之间的穿插还是韵味十足的块面构成,加之顾盼相生、收放有度的协调平衡,都使得这两行的布局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满纸云烟、风神洒荡、令人耳目一新的章法布局。

02/

前松后放,出神入化

从整体章法来看,开始部分写的松弛、恣意,尤其是前十三行尤为如此(如图):

中间部分则更显理性而沉着,特别是变化多姿的点的点缀和频繁使用,使得中间部分更为疏密有致,多姿多彩。而最后部分,特别是后五行的处理,章法布局则更为洒脱,也更加出彩,达到了全书的高潮。

具体看,山谷道人独具匠心的布局及过人的审美 已在前十三行赫然眼前。开头悠悠然的『迢』字可见书家心态从容且心境尚佳,为全篇洒脱开张的书风奠定了基础。

而『访仙城』三字左移且开合有致,以及与『迢迢』二字形成的错落,加之『卅六』二字的重墨与几个点的巧妙安排,使作品一开始就动感初露。

第二行信手写来,轻松自如,关键是『一』字这一长横一波三折的下斜取势,突兀而抢眼,一下子打破了前两行的布局和走势。

这种不依思维定势的安排和不按规矩的『出牌』动作,正是黄山谷叛逆书风的直接反映。矛盾制造出来了,如何去解决呢?

山谷道人既是制造矛盾的高手,更是解决矛盾的高手——第三行的『初入』二字的『入』字,长撇大捺,左穿右插,一派抖擞之气,使得第二行的『一』字立刻逊色,同时也遏制住了『一』字的抢势。

这样一来,『一』字的空间便显得小了,而『入』字的一大撇又与下斜的『一』字取得了协调和平衡,再往下的『明』字又左移,既躲开了前一行的『一』字,又使第三行增加了动感,有了新的变化。且『明』字明显强调的上斜画又与『一』字形成另一组平衡。仅此三行安排便足见山谷道人高深的美学修养与独特的章法布局。

此后四、五、六行写来更加洒脱自然,动感也更为强烈,使人目不暇接。但行笔至第七行则一反常态,突然沉了下来:七个字均理性沉着,字字独立,笔笔到位。

这样一来就如同奔流不息浪花四溅的溪水一下子流入了浅滩,在卵石间从容地迂回穿插,缓缓而行,使得画面感愈加丰富多变。第八行较第七行略显洒脱,但风格也大致相同。

特别要提的是第九行『楼』字的出现,如同湍急的溪流突然遇到突兀而起的礁石,刹那间浪花升腾,玉溅珠飞。

从空间上几乎占了三个字且向左错位穿插的『楼』字上下贯穿,大开大合,左冲右突,缠绕自如,一下子使得前两行的相对沉着与后几行的相对理性因为一个『楼』字而动感十足。

这种平地一声雷的安排,看似突兀抢位但却极为自然流畅,没有任何刻意安排的印记。这种跳荡的章法也恰恰反映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高超的控笔绝技和对唐代草书中锋为主的叛逆。

综上所述,仅就前十三行的章法而言便看出山谷道人的草法一切以表现线条和章法之美为原则,甚至可以不顾及汉字本身的结字规律而一切服从于线条章法的个性书风。

再看精彩迭出的后五行。

后五行可谓进入了全书的高潮,书写状态也更趋活跃。整整五行,堪称疾风暴雨,若激越跳荡的旋律,若花样频出的舞步。而这五行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似乎由中间的一条纽带把每个字紧紧的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这种整体的宣泄与放纵把书家书写高潮的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相忆』二字,行笔更为爽利迅疾,完全进入了忘我状态,使得全篇在高潮结束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而又令人意犹未尽, 浮想联翩......

03/

墨色丰富,虚实相宜

就墨色而言,《李白忆旧游诗》卷也堪称完美。通篇看去墨色变化奇妙,浓淡枯涩相宜。

开始部分多用淡墨而辅之以浓墨和渴笔;中间部分多用浓墨而辅之以淡墨和涩笔;结尾部分则浓淡枯涩互用,使得通篇墨色丰富,虚实相宜。

以最后一句『寄君千里遥相忆』为例:

开始饱蘸浓墨沉着行笔,笔画丰腴厚实,行至『万』字时墨色渐枯,但更显爽劲痛快,而至『相忆』时渴笔尽显,但却力度陡增,笔锋与纸面的强烈摩擦使得线条更有劲道也更为洒脱,真正达到了枯而不薄、涩而不虚、渴而不躁的效果。

结语

由于黄庭坚此作在用笔与结字方面大胆创新,通过频繁使用移位变形和强化节奏感的手法,努力追求新的意境与情趣,张扬个性,宣泄情感,长枪大戟,气象万千,力求创造自家面貌,在追求高古的同时,将个人的性格、情感和才气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通篇处处洋溢着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和『苏门四学士』潇洒飘逸的文人士大夫学养,从而把尚意书风推到了极致。

顺着通篇书作的章法布局细细品味,可以想象出山谷道人气定神闲,高挺长锋,或提或按,或绞或转,或疾或缓,或中锋或侧锋,或一笔多字一气呵成,或一字多笔沉着提按。

如同音乐家演奏乐器,舞蹈家表演舞蹈那般,娴熟自然,从容高雅。赵孟頫就曾夸赞其书法『如高人雅士』;宋徽宗则坦言『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而沈周则这样评价:『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