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风典历】广陵绝响遗恨长

2020-10-20新闻25

【译文】

我奉命远赴洛阳,返程时再向北进发,乘船渡过了黄河,经过了当年山阳的旧居。眺望着萧条的旷野,我停车在城之一隅,踏着嵇康、吕安的遗迹,来寻访他们留在陋巷中的空屋。……屋宇尚在,可他们却早已去世,难以寻觅。……最让人心痛的是,嵇康在永别前,顾视日影、平静弹琴的那一刻!人生的缘分际遇都有赖于无常的遇合,往后余生都托付给这短暂的光阴。听着这悲凉的笛音,断断续续,袅袅不绝,仿佛又听到了嵇康弹奏的那绝世清音。车驾该重新起程了,我拿起笔写下这沉重的心情。

【小识】

向秀是“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吕安友善。在“七贤”中,向、嵇二人年纪相仿,关系最好。嵇康寓居河内山阳县二十年,其间向秀曾长期陪伴,他们优游于竹林,有时也灌园、锻铁,相得益彰。但是,由于吕安之兄吕巽的恶人先告状,使得本已引起司马昭反感的嵇康、吕安二人被诛杀。嵇康的罪名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晋书?嵇康传》),其实就是嵇康的言行越过了司马氏所能容忍的底线,故杀之以儆士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确实是触动了司马氏的统治思想,“大将军闻而怒焉”,于是司马昭借吕安、吕巽的兄弟衅隙,狠下杀机,除掉了眼中钉。

嵇康被杀之后,向秀不得已应举赴京,后为散骑常侍。在应举之后的归途中,他特意渡过黄河去山阳县,寻访、凭吊嵇康故居。这样的路线安排,体现出他对嵇康之死的念念不忘,尤其是嵇康临刑前“顾视日影而弹琴”的一幕,更是历历在目,所以,他满怀沉郁与悲凉。当“日薄虞渊,寒冰凄然”的薄暮中,传来了邻人嘹亮悠扬的笛音时,他实在情不自禁,便援笔写心。他对生命的感慨也令人同情:“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即命运无常,太不可控、不可琢磨,余生无多,且行且过吧。这带有浓浓怅惘甚至近乎幻灭的思绪,反映出他对嵇康的切切思念,以及他因嵇康之死而造成的思想困境。

本赋篇幅很短,感情沉郁,却欲言又止,不能畅所欲言。这是向秀当时所面临的高压政治环境所导致的。嵇康之死,是具有士林风向标意义的事件。从此之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像嵇康这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能掀起士林的舆论哗然。如向秀,由于没有勇气与司马氏不合作,所以,他低下了头,收敛行迹,入朝为官了。因此,虽然他对嵇康之死非常不满,但在凭吊嵇康的同时,却不能发出一点点让司马氏看不惯的言论来,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篇幅短小、欲言又止、遮遮掩掩的情形。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道:“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它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又煞了尾。”其实正是看准了这个特点。

本赋是今存最早悼念嵇康的文学作品,嵇康临刑前的“顾视日影”“索琴弹琴”等细节,也以本赋的记载为最早。从此,嵇康之临刑自若、气定神闲乃至《广陵》一绝,就成了历史时空中的绝版风景。那是一介文士在用生命向权贵挑战,是对权贵的终极蔑视,最大限度地彰显了中国士人的凛凛风骨。向秀做不到这些,但他有着对这些可贵品质的高度肯定,有着对嵇康的深切怀念和对嵇康之死的终古之愤,就已经算是很可贵了。(萧寒)

前胡:白花前胡,根近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气芳香,味微苦、辛。紫花前胡,根头部较粗短,根少有纤维状叶鞘残基。折断面皮部易与木部分离。气芳香,味微苦、辛。宣散风热,降气化痰。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咯痰黄稠等症。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南等地。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