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上海野生动物园发生一起动物意外伤人事件,园区工作人员在猛兽区(车入区)实施作业时,遭受熊攻击,致使一名工作人员不幸死亡。
近年来,各地野生动物园陆续发生过多起人命惨剧。相比于游客被攻击,工作人员的殒命悲剧,引发的社会关注可能稍小一些,因为大众没有很强的代入感。可是,这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则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
相关新闻下面的跟帖反映,很多人在追问“为什么”“怎么办”,这种追问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是野生动物园的安全管理问题,如果是游客突破管理规范,犯错在先遭受熊的攻击,因果关系还好理解一些;可现在工作人员实施作业时竟出现意外,是工作人员违规,还是动物园安全防范本就薄弱?在意外发生后,如果有麻醉枪等应急设备,是不是有可能避免人命伤亡?如果动物园连自己工作人员的安全都无法保障,那显然就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其二,也有很多人再次表达很“传统”又根本性的困惑——把野生动物圈养起来供人围观的合理性在哪里?无论是市区的那种把动物关在笼子里供人围观,还是野生动物园“把人关在车里”去围观动物,本质都是一样的,即通过违背动物本性的圈养,来满足人类的围观欲望。当安全事故频频出现之后,这类疑惑的音量可能会越来越大。
在笔者看来,这两个层面,分别对应的就是治标和治本。治标当然就是加强安全管理,这也是每次类似事故之后“老生常谈”的善后回应。这次上海野生动物园也表态说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可是,至少目前外界并没有看到动物园解释清楚,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熊攻击工作人员时,动物园方面为什么没有高效的应急举措。着眼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才能表达整改的诚意。而空泛的表态,很难取信于人。
从治本的层面,则有必要深入探讨野生动物园的定位,理解清楚定位,才能更好地管理。对于野生动物园的利弊,其实专家也有争议。大致来说,一方认为野生动物园仍是动物园,仍有圈养动物追求谋利的冲动,这违背动物天性也可能伤害动物福利。另一方则会认为,野生动物园有存在合理性、必要性,因为有些动物已经很难适应真正的野外生存,如果一刀切取缔的话,可能会加速一些物种的消亡。可是,即便按照后一种观点,将熊这样野外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关在动物园,恐怕也很难自圆其说。
这次事故之后,网上还有一种猜测,说是动物园为了让熊和游客更好互动,平时可能故意饿着它们,饥饿导致它们对工作人员的攻击性加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也需要动物园方面解疑释惑。但这确实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动物园的定位。如果动物园考虑动物福利,而不是把动物当做谋利的工具,就不会做出故意让动物挨饿的行为。此外,如果更进一步考虑动物福利的话,是不是应该逐渐减少圈养这些能野外生存的、攻击性强的动物,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这些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