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明末清初那段历史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个人觉得那个时期人们气节就很重要,尤其是以南明政权为依托,为了恢复正统衣冠礼乐而进行几十年抗争的那些人那些事。每每后人读到那段历史,都不免让人扼腕叹息甚至是泪目。但是毕竟最终的最终,随着永历皇帝的殉难,南明的灭亡,清朝最后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永恒的句号。
但是如果回忆那段激昂悲壮的历史,从1644年到1662年的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南明并非没有起死回生,再造河山的机会。仔细盘点一下:如果当年史可法、马士英等人能够有所作为地经略中原、如果当年江北四镇能够移师北伐或者至少能够坚守四镇、如果当年左良玉不起兵内讧能够抗击清军、如果当年郑芝龙有所担当不投降清廷、如果当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能够东西会师匡复社稷、如果当年孙可望不挑起内讧导致永历朝廷的局势急转直下、如果郑成功北伐能够成功…
郑成功誓师出征
这些只要哪怕是有一次出现这样的如果,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当然再多的如果在现实的历史面前也是一场空,没错,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只有铭记与教训。但是今天的我们再重新审视这样的历史事件之时也未尝不让人扼腕叹息这一次次的“错失良机”,而这其中比较令人遗憾的就是1659年郑成功发动的南京之战,进行的这场功败垂成的北伐。
1659年,正当西南的南明永历朝廷的抗清形势急转直下之时,东南的郑成功整顿兵马,发动了以攻占南京为目标的北伐战争。这场战争中,郑成功的十几万兵马联同张煌言的抗清义师可谓声势浩大地举旗北上。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这支兵马从全国低迷的抗清态势上来说是唯一一支能够和清军正面对抗,能够扭转乾坤的抗清势力,也是大明中兴的唯一希望。这也基本上是南明方面对清朝最后一次发起的大规模战役,也是抗清复明事业上最后一次推进到南京一线。
郑成功慰问百姓
起初,郑成功张煌言联军进展相当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占据了长江沿岸的二十余府县,江南大地群起响应,故地的大明百姓士绅个个欢呼雀跃,喜迎王师。但是后来由于郑成功骄傲轻敌、行动迟缓及协调不力,加之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使得清军得以有充分的时机调集兵力,以致郑成功不但没能打下战略性和象征性意义重大的南京城,反而陷入了被动夹击的境地,损失重大,遭遇了滑铁卢式的大溃败。滑铁卢式的溃败必然带来滑铁卢式的后果和影响,我认为具体后果和影响至少有以下四点:
首先,这一战对郑成功的影响相当大,一夜回到原始前的郑成功从此已经基本不可能再在大陆与清军进行正面对抗,从此走向了下坡路。北伐失败后只剩下金门和厦门等东南沿海少数据点的郑家军将有随时被清军消灭的风险,虽然后来随即打退了清军4万人对厦门的进攻,但放眼全国,他占领的少数沿海据点依然会随时朝不保夕,并非长久之计。这也使郑成功踏上了东征收复台湾的征程,实现了祖国宝岛的回归。
隆武帝和郑成功
第二,这一战当然对南明影响更大,北伐的失败不仅使得原本大好的形势付诸东流,更是导致了今后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如此对清朝实行有效的威慑,同时标志着这场历时十几年带有恢复社稷、恢复衣冠的特殊使命的反清复明运动也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从此南明的宿命决定了,一切走进了倒计时,灭亡已经成为了必然。
第三,对清朝方面,加速了清朝完成统一的步伐。从1644年到1659年,在这一阶段里清军、各路农民军、地方军阀、南明军等多方势力竞相逐鹿,而1659年这一年的南京之战也标志着各方逐鹿阶段基本结束,从此,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有效的阻碍清朝的统一进程了,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清军今后再无大的顾忌,如清风扫落叶般的狠扫各路残敌。
先是一方面加强迁界禁海加紧压缩郑成功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入滇清军继续加大对滇西南腾越边境的南明军民进行打击,通过招降、利诱不断瓦解南明军民的斗志,最终晋王李定国于1662年夏在滇边勐腊病逝,这标志着南明中央朝廷最后有组织的力量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同时吴三桂的清军一路杀向边境,对缅甸当局进行恐吓与施压,逃亡缅甸的永历帝朱由榔最终被缅甸方面献给吴三桂,于1662年春夏之交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篦子坡,至此南明不复存在(南明灭亡时间有争议),最后一个汉人正统王朝和最后一位正统王朝的汉人皇帝永远成为了历史。之后清军调集八省兵力20余万人对夔东十三家军展开围剿,在此之前除谭氏兄弟(谭文不投降被害)及围剿过程中塔天宝、党守素等人投降外,刘体纯、郝摇旗等皆守节死难,至1664年8月,十三家中由原大顺军现大明临国公李来享领导的最后的一支明军部队突围无望下,几乎全部战死,当然清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也标志着大陆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大规模抗清复明力量不复存在。这样清朝自1644年入关后经历了将近二十余年终于统一了大陆地区,1683年,清军收复了郑氏台湾,完成了传统范围意义上的实质统一,结束了自明末以来天下纷乱的局面。
郑成功剧照
第四,也是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随着此次北伐的失败,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丧失,清朝的统一进程空前加快,剃发易服最终不可避免地在全中国推行开来,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象征与标志出现了断层,从此汉民族的气质和性格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加之日后的几代文字狱使得汉民族四五千年形成的果敢、气节与担当以及向上的思维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改变。但是另一方面,一个满汉以及多民族格局下的崭新的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融合,在今日,包括满汉在内的许多民族都出现了同一化情况或者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当然这些影响由于历史和时代原因及自身的局限,郑成功自己本人或许当时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系列影响,甚至连对当时形势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清晰判断,竟然还把这场失利当成普通的胜败兵家常事来对待,殊不知此时失败之后自己带领的已经不再是义师所指天下响应,能够匡复社稷力挽狂澜的郑家军,而是在清朝官方眼里天罗地网下随时会被连根拔起的一群海贼流寇。连给自己带来巨大风险都不知道的他又怎么会想到后来上述提到的那一系列严重后果。但是不管怎么样,1659年南京的这场战役太重要了,它不仅决定了郑成功集团的生死命运,更是直接决定了日后中国的政治文化走向与发展轨迹,因此它的影响和意义还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