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湖南邵阳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遍地撒网”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2020-10-20新闻13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王祖敏)众所周知,就业是摆脱贫困的最根本出路。近几年,全国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率持续上升,但相比健全人仍有较大差距。贫困残疾人这一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坚硬“堡垒”。

而在湖南省各市州中贫困残疾人最多的邵阳市,却实现了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就业全覆盖。日前,中新网记者随中国残联媒体报道组赴湖南,探访了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邵阳方式。

在企业上班的残疾人。王祖敏 摄

“全清零”与“全覆盖”

邵阳市地处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贫困残疾人67949人,占全省贫困残疾人口的13.78%,是湖南省贫困残疾人口最多的市(州)。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邵阳市把残疾人脱贫攻坚纳入全市脱贫攻坚一揽子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全部清零。

实现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就业“全覆盖”则成为这一“全清零”成果的重要推手。

在邵阳连泰鞋业有限公司和“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多名残疾人成为不同岗位的员工;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洞口华屹化妆品有限公司、邵阳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扶贫基地,吸收了大量残疾人加盟;安置在不同公益岗位上的残疾人,则享受着政府发放的工资;开在医院里的“扶贫车间”成为精神残疾人的就业乐园;在家里,足不出户的残疾人依靠电商做起买卖……

在企业就业的残疾人。王祖敏 摄

在邵阳市,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残疾人安置企业和洞口、城步、隆回、邵东等多个县市,实地目睹了残疾人就业的多工种和多渠道。

邵阳市残联副理事长谢涵告诉记者,目前邵阳市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包括集中安置就业、稳岗就业、扶贫基地带动就业、自主创业和择业的灵活就业、辅助型就业(主要针对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等多种方式,覆盖了全市所有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

邵阳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之一。王祖敏 摄

“遍地撒网”与“对症下药”

在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上,邵阳市“点”“面”结合,在“遍地撒网”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谢涵介绍称,在了解并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面”上,邵阳市一是依托居委会、社区和村镇全面摸排全市残疾人的就业底数,包括未就业的、有就业需求的、下岗的、对就业有特殊要求的,以及就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等情况,建立与政府、社会和残疾人对接的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在全市展开调研,查找并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做好用人企业和单位与残疾人的衔接;三是创建覆盖全市9县的39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基地在县、乡、村各占1/3,方便残疾人就近就业。

由高位截瘫残疾人张赫伦创办的洞口华屹化妆品有限公司就开在洞口县雪峰山下的村子里。王祖敏 摄

作为39个扶贫基地之一,由高位截瘫残疾人张赫伦创办的洞口华屹化妆品有限公司就开在洞口县雪峰山下的高沙镇五里村柳塘组。在该公司就业的数10位残疾人均在周边居住,他们向记者表示,如果没有这个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他们根本无法走出大山就业。

同时,针对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和用人岗位的不同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目前邵阳针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涉及盲人按摩、美容美发、汽车美容、糕点制作、电商、创业能力、岗前培训等多方面。

“在培训上,我们着眼于‘精准’与‘效果’,不仅是残疾人和用人岗位需要什么提供什么,还要体现学以致用。目前,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率超过60%,下一步争取达到80%。”谢涵说。

开在医院里的精神残疾人就业扶贫车间。王祖敏 摄

“守旧”与“创新”

将“集中安置就业”“稳岗就业”等传统就业方式与创新就业服务相结合,也成为“邵阳模式”的特色之一。

为了突破精神残疾人的就业“瓶颈”,邵阳市隆回县二级精神病和老年病医院魏源医院在全国精神科行业中首创了开在医院里的“扶贫车间”,目前安置了200多位在院接受康复治疗的精神残疾人就业,不仅为这些患者康复出院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也让他们在自食其力的工作中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部分处于康复治疗期的精神残疾人在扶贫车间进行手工制作。王祖敏 摄

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电商逐渐成为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就业方式,邵阳市除了加大了对残疾人在电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外,还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一条龙服务,协助打通产品和销售渠道。

为了提升企业接受残疾员工的积极性,邵阳残联对安置残疾人企业实行多重奖励;对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按照省级、市级和县级进行分级资金扶持。今年为减少疫情影响,还对基地进行分级补贴。

尽管在“量”上邵阳已对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全覆盖,但谢涵表示,未来邵阳还将在残疾人就业的“质”上下功夫——扩大就业扶贫基地的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做到“因人设岗”,改善残疾人就业结构;持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进一步增加其收入。(完)

【编辑:周驰】

#就业#扶贫车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