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sv指数一般为多少

2020-07-16知识7

污泥的SV,SVI,MLSS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一、污泥的SV是指污泥沉降比,又称30min沉降率。表示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即沉降污泥的体积分数,以%表示。请问一般食品工艺废水的SV在多少比较合适?还有就是这SV是怎么测定出来的?谢谢 SV即为污泥沉降比,一般采用SV30(即采用30分钟沉降,沉淀后污泥占总容积的ml),国内一般采用1000ml量筒,推荐采用Inhoff量筒(比较准确)。通过检测活性污泥浓度MLSS,费用偏差、进度偏差、绩效指数、进度绩效指数,求计算过程 某地下工程施工合同约定,计划1月份开挖土方80000m3,2月份开挖160000m3,合同单价均为85元/m3;计划3月份完成混凝土工程量500m3,4月份完成450m3,合同单价均为600元/m3可否通过SV30来检测MLSS是多少? MLSS只能大致估算下,一般都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的时候观察运行情况但在污泥运行不正常的时候,还是不能这么做的,尤其的污泥膨胀,污泥老化等情况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处理城市污水时正常的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指数(SI)分别为多少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干重,它是衡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它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由于MLSS在测定上比较方便,所以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的指标。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希望维持较高的MLSS,以缩小曝气池容积,节省占地和投资,但MLSS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一般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6000mg/L。(2)、MLVSS(Mixed Liquid Volatile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不包括无机物(Mii)。所以MLVSS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在0.75左右,对于工业污水,则因水质不同而异,MLVSS/MLSS比值差异较大。(3)、SV%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求污泥指数的计算方法 SVI: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即: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即SVI=SV30/MLSS.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活性污泥法中SV30多少合适 城市污水厂SV30值一般在15%~211330%,工业废水处理SV30值相对较高。5261测定SV30的器皿一般是41021000mL的玻璃量筒。SV30是指曝气1653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它是分析污泥沉降性能的最简便方法。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在无其他异常的情况下,SV30可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在进行沉降试验时,有时会发现污泥沉降界面不清的现象,这是因为污泥中絮粒大小的差异悬殊造成的,大粒絮粒迅速沉降,细小絮粒缓慢沉降,形成一个非连续层。这种情况在污泥短期缺乏营养或由于污泥中毒而造成部分解絮时尤为明显。在进行沉降实验时,也要注意观察初始沉降情况。如果两种污泥SV30相等,而初始5min内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因此,有人建议采用SV5,即5min的污泥沉降体积来判断污泥沉降性能。扩展资料: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数量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密切有关。判断污泥中丝状菌数量的多少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污泥稀释涂片染色观察、测量,此法较麻烦,技术要求高但较精确;其二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目视评价。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根据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数量相对比例,分成五个污泥的SV,SVI,MLSS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共1个回答 SVI是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SVI=混合液30min沉降后污泥容积/污泥干重=(SV%×100)/MLSS 污水处理中SV与SVI在实际中有何区分? 两者区别主要有三点:过程不同、意义不同、测量方式不同。1、过程不同:污泥沉降比SV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

#活性污泥#污泥沉降比#水污染#污泥膨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