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政府办公室里,一个明显模仿典型俄罗斯女职员的仿生机器人已经开始为公众提供服务。
据俄罗斯机器人创业公司promotobot的创造者介绍,这款机器人的外观是通过对数千名女性的人工智能分析得出的。Promotobot表示,这款机器人身穿白色衬衫和棕色马甲的注册处制服,通过移动覆盖人造皮肤的眼睛、眉毛和嘴唇等机械肌肉,可以重现600多种人类面部表情。
此外,这款机器人还可以问和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并连接到扫描仪和打印机。到目前为止,该机器人虽仅帮助签发证明,证明人们没有犯罪记录,没有吸毒记录,但这两项却是俄罗斯完成各种合法交易所需的文件。登记处负责人莱昂尼德格罗莫夫说,它还可以访问一个文件数据库,并完全取代登记处的一名雇员。
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使机器人朝着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应用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渗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人类的社会服务。但在发展的浪潮里也隐含着人们对机器替代人类的担忧。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曾报道了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员对机器人发展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机器人最终将在2061年取代人类所有任务,2136年将会取代所有的职位。无论结论正确与否,相比于基本元件运算速度缓慢、结构编码存在大量不可修改原始本能、后天自塑能力有限的人类智能来说,人工智能虽然尚处于蹒跚学步的发展初期,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却远远大于人类。
而在智能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除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我们还要思考的是,相比于人工智能,我们的特别之处是什么?我们的长远价值是什么?当然,不会是机器已经超过人类的那些技能,比如算数或打字,也不是理性,因为机器就是现代的理性。
那么,可能我们需要考虑相反的一个极端:激进的创造力,非理性的原创性,甚至是毫无逻辑的慵懒,而非顽固的逻辑。到目前为止,机器还很难模仿人的这些特质:怀着信仰放手一搏,机器无法预测的随意性,但又不是简单的随机。机器感到困难的地方也正是我们的机会。
这并非意味着放弃理性、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事实上,恰恰是因为我们如此重视与理性和启蒙有关的价值,所以我们才需要支持一下与之相反的东西。培养创新精神,培养挑战权威的意识,甚至是非理性的想法,并不是因为非理性是福佑,而是因为非理性的创造力才是对机器理性的补充。
机器文明的发展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而人类文明的协同发展要求我们着眼于人类对劳动分工的贡献,对机器的理性进行补充,而非试图与它竞争。只有这样做才会让我们与机器产生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化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