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成年之后,觉得平辈称名不礼貌,因此取表字,就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字有时代表了一种德行或期望。
一、表字怎么来的?
古人的名字比现在复杂了,特别是贵族,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你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
他们有姓,有氏,有名,有表字,还有号,等等。
举个栗子,姜太公大家都知道吧?
关于他的称呼有点多:姜尚、吕尚、姜子牙、吕望、姜太公、太公望、齐太公。
是不是有点蒙圈?
实际上,作为晚辈,我们应该称呼他为吕子,牙。他姓姜,这是他炎帝后裔的身份;他的氏为吕,这是他的分支;他的名是尚,这相当于小名;他的表字是子牙,这是平辈应该称呼他的尊称;他因为成为周王的重要谋臣,又被尊称为太公望,相当于周室给他带的高帽子;后来又被封在齐,又可成为齐太公。另外他还有一个号,不太出名,叫做飞熊。
那么这个里面最常见的一种称呼,是姜子牙,里面的子牙就是他的表字。
大概从商朝开始,就有表字这个说法了,在汉代贵族中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表字文化。一般平民百姓的小名就差不多是名,大名就是字。
表字一般是在成年的时候,又父母或者族中长辈取表字表示其德行或者一种美好的祝福。
表字最大的实用之处在于,一般家中长辈称呼后辈名,以示亲昵;而平辈的人或者小辈这要称呼其表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秦时,字已经是某些贵族的官方称呼,并且甚至改变了姓氏。譬如,孔子本是宋国公族后裔,子姓,后来其六世祖孔父嘉被杀,离宋,丢失了姓氏,便以孔为姓。而实际上,孔父是他的表字,嘉是他的名。
二、表字文化及其没落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士族是从贵族来的,因此表字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
朋友熟人见面则称字,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能称名,形成所谓“名讳”。
这是为什么我们在三国演义里面,经常看到称呼孟德、玄德、云长等等,却不叫操、备、羽;因为那时候习惯称呼其子。因为讲究郡望出身,因此士大夫之间的称呼往往是出身地+姓+字,譬如北海孔文举,实际上就是孔融。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贵族的没落,称呼其名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而称呼字的逐渐少了,直至明清、近代,已经很少人称呼字。相互称字已经是一种书面化,而且大多是在文人或政治圈里,一口一个润之兄、玉阶兄已经远离了大家的视野。很多人也没有表字了。
但往往小孩有个小名,是亲戚们称呼的;而后有个大名,是长大以后称呼的。从称呼的角度,小名已经代替了以前的名,而大名代替了以前的字。
三、表字的含义
表字一般有这么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与名相近或者相似的含义,比如诸葛亮,字孔明;李白,字太白;张飞,字翼德。
第二种是代表了长辈美好的期待和愿景,比如苏轼,子子瞻;苏辙,子子由;
还有一种代表了兄弟的排名,比如孔丘,字仲尼;因为排行老二,在尼丘山生的。曹操字孟德,排名老大。
还有一种纯粹就是美好的字眼,比如刘备,字玄德;杜甫,字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