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志云老人(中)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王莉 张思雨 摄
个人简介:
郭志云,男,88岁,汉族,山西襄汾人。1932年出生,1948年2月参加革命,195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6月进藏。在藏工作30多年间,先后担任西藏山南隆子县加玉边防区区委书记、隆子县委农牧部部长、山南地区中学校长、山南地区文教局副局长、洛扎县委副书记、山南地区农牧局局长等职务。1988年离休,现居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2020年8月5日,我在襄汾老家见到了3位来自西藏的客人,他们的到来,让88岁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西藏,我梦里的故乡,不知不觉中,我与她相别已有32个年头了。
1959年6月初的一天,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我接到上级的通知,让我赶紧处理好手头工作,安排好家人,准备赴西藏工作。从太原出发前,组织上还给我们开了动员会,我当时积极性特别高。可当我们乘坐的汽车爬到唐古拉山口时,我才发觉进藏远比我想象的更加艰难。路途颠簸加之高寒缺氧,我们当中的好些人呼吸困难,头痛欲裂。那时候,虽然我们都很紧张,但没有一个人后退。大家互相支持,相互鼓励,终于到达了拉萨。
在拉萨稍作休整后,我分到了山南隆子县加玉区工作。为了更好地和当地群众交往交流,宣传党的政策,我带着铺盖和数量不多的大米、白面住到了当时加玉区最穷的一个群众索朗多布杰家。
每每到吃饭的时候,索朗多布杰一家人总是把家里仅有的糌粑往我碗里放,宁可自己饿着也要让我吃饱,我也总是把蒸好的大米和馒头递到他们的手里。在和索朗多布杰一家人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如何烧牛粪炉子、打酥油茶、捏糌粑,亲人般的相处让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也赢得了索朗多布杰一家人及附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们亲切地称呼我为“阿爸书记”。
民主改革工作结束后,按照党中央和上级的安排,我们全力动员群众抓生产,而修通水渠方便灌溉成为了当务之急。第二天,由乡村干部、农民群众、木工巧匠组成的勘测组便出发了,途中,有人被荆棘划伤了腿,加之长时间赶路和勘测地形导致大家又饥又饿,等抵达引水地点时,所有人都精疲力竭。附近的藏族群众见我们又饥又渴,赶快给我们送来了糌粑和茶水。最终,经过勘测,我们研究决定人工造渠,在荆棘丛中挖渠引水,在悬崖峭壁上撑起木质水槽,附近的藏族群众也踊跃参与。这次人工造渠引水让百亩旱地变成水田,潺潺流水声中,群众们欢呼雀跃。
1961年10月,我调到隆子县三安曲林区担任边防区委书记。这里有藏族、珞巴族等多个民族。群众信息闭塞。为更好地向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我和同事多次下乡调研,最终决定,充分利用恢复边境小额贸易往来这一良机,广泛发动乡村干部和群众,用自己亲身感受,向前来进行小额贸易的珞巴族群众大力宣传党在西藏的政策和民主改革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多次召开边民座谈会,邀请各民族代表开展座谈。在会上,参会同志坦诚相待,充分尊重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经过多次的交往、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成为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
随后的几年里,我的爱人和孩子们也先后进藏读书、工作,并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我还有3个孙子分别在曲松、丁青、拉萨工作。如今,每每聊及我们一家人在西藏的生活,儿孙们总是很兴奋,孩子们觉得,西藏,留给我们一家人太多温暖的回忆,也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