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10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小丹 张丞 通讯员 康圣洋 隋第 摄影报道)秋日的烟台,凉意渐浓,驱车向东,我们要探访的是一股“热”。
这股热浪,涌动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郑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大棚里,靠种植稀有食用菌种趟出一条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这里如今已是产、供、销一条龙的著名“菌村”。
在这片热浪滚滚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变成眼前的风景。
小山村尝鲜新“特产”
赶到郑家庄村,我们一头钻进了大棚,村技术员于明坤正在忙活。还没开口打招呼,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热浪。
“热吧,大棚里的温度要控制在28-35度之间才适合生长,高了低了都不行,每天还要通风20分钟左右。”
于明坤一边低头仔细查看一边介绍:“从撒上菌种开始,六到七天菌丝开始萌发出来,十到十五天就可以采菇了。”
郑家庄村的大棚
大棚里的“宝贝”是草菇——营养价值最高、口感最好的食用菌之一——如今是郑家庄村有名的“特产”。说是特产可不夸张,草菇是高温食用菌种,在南方5天就可以采摘,在北方大棚种植则要半个月左右,生长周期长了,口感会更好。因为气候条件限制,在这之前,烟台地区还没有种植草菇的,郑家庄村算是第一个尝鲜的。
“今年我们种植草菇很成功,两个棚的产量在1.6万斤左右,烟台地区种植草菇咱村是头一家,已经逐步打开了市场。”走出草菇大棚,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奎波望着我们一脸喜色。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尝鲜”靠的不是勇气,而是技术和人才。
2016年,郑家庄村瑞民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依托合作社,党支部带领全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致富项目。2017年开始,陆续建成了6个温室大棚、蔬菜大棚,之前种的是樱桃、葡萄等传统作物,把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再加上管理上的弊端,郑家庄村想要致富,必须寻找更好的出路。
村里来了女博士团
2019年6月,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院格庄街道实践中心揭牌,实践中心的落地,整合起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三方资源,高水平的服务团队将乡村振兴“智库”的钥匙送到了农民手中。
2019年7月,省派莱山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院格庄街道办事处,以5个村为试点开展乡村振兴帮扶,郑家庄村就是其中之一。服务队队员宋志忠副教授来自派出单位鲁东大学,在郑家庄村实地考察后,他因地制宜地为村里提出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由乡村振兴服务队牵线,鲁东大学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女博士创新团队来到了郑家庄村,经过考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大棚可以提供适合食用菌种植和生长的环境,草菇投入少、见效快,一年四季都有收入,非常适合郑家庄村的产业转型。根据村里的实际,女博士创新团队提出在郑家庄村种植食用菌种的建议。
草菇大棚
金点子送上门,说干就干。鲁东大学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女博士创新团队实践服务点设在了郑家庄村,鲁东大学农学院院长程显好带队,现场指导合作社村民进行草菇培植,博士团扎在了大棚里,种植专家也来到现场指导,进料、发酵、整地、种植、培育,每个环节都是技术活,专家都手把手地教、村民一样样地学……
试种试产的成功,给村民带来了信心,在发展传统作物种植的同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始带领村民全面投入食用菌种种植。大棚菌菇生长速度快,对环境要求高,要有严格的温度、湿度监控和管理。鲁东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李维焕是女博士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每周团队都要来村里一趟进行指导。酷暑时节,凌晨四五点钟,村民们就在大棚里忙活。采摘时节,大家一起挥汗如雨是村里常见的“风景”。
服务队搭桥,专家团队送技到户,打通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郑家庄村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越来越多的稀有菌菇品种在郑家庄破土,智慧农业也在乡村扎了根。
电商订单送上门
刚走到合作社门前,郑奎波的电话响了——
电话那头是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前几天,他刚从郑家庄村运走了1000斤草菇。
食用菌是个金贵东西,储存难度大,种出来了,销售要跟上,最适合的方式就是电商。在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协调沟通下,合作社和很多本地、外地的电商平台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日产日销十分高效。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农产品都遭遇滞销,进入食用菌采摘期的郑家庄也遇到了难处。乡村振兴服务队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联系了合作平台的直播团队,邀请他们到村里大棚做直播。直播带货帮村里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打通了电商销售的新渠道,提高了郑家庄村食用菌的知名度。如今,和郑家庄村合作的平台越来越多,仅一家负责北京地区的平台就有几百人,电商已经成了村里的“常客”。
“我们的草菇主要销往烟台本地,所有的产品销售渠道都是电商团购,销售效果很理想,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整链。”郑奎波告诉我们,这次,乡村振兴服务队又帮村里协调了市里的酒店集团,由他们负责给下属酒店供应食用菌,很快,新的订单又要陆续上门了。
蘑菇的销路打开了,村民的思路也拓宽了,郑家庄村坚定了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决心。
“去年试种的大球盖菇,在凉地做实验很成功,出菇后全部售空,有女博士团队全程指导,村里一年四季都有适合生长的食用菌,不愁种,也不愁卖。”郑奎波说,“今年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专项资金也到位了,合作社正在筹办食用菌专用的高标准蘑菇棚,在这个标准下,我们生产出来的蘑菇从品质、数量到价格,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让“郑家庄村”成为品牌
“这个试验田一共有525个品种的地瓜苗,去年12月份栽到大棚里,5月份移植出来,我们负责种植和苗木培育,将来会从这里选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站定在一片地瓜苗田前,郑奎波说。
地瓜苗田
目之所及,眼前这片绿油油的地瓜苗田长势喜人,每一颗瓜苗都有自己的编号。别小看这些地瓜苗,这是鲁东大学张洪霞教授牵头研发的育苗基地项目,张洪霞教授是郑家庄村的老朋友,这次,“老”朋友又带来了“新”产业。
“特产”走出大棚,电商走进村庄,这些给郑家庄村带来的不只是“时髦”,乡村振兴为郑家庄村的产业发展输送了源头活水,也让村民增加了信心、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方向。
合作社成员和女博士团队一起外出考察,拓宽销路,为营销建立更广阔的渠道和更畅通的网络。补齐技术与人才的短板,制定更长远的发展规划。郑家庄村人的目标,是让“郑家庄村”这个品牌走出山村、走到更远的地方。
深耕农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产业转型激活的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下一步,郑家庄村将与鲁东大学、烟台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建设太阳能科研种苗实验棚、花卉棚、农资超市和农产品交易中心。未来的郑家庄村,一个集有机农产品、种子、苗木、花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将精彩亮相,预计每年会给村集体带来40万元的收益。
“村里提供了好的发展平台,可以发挥自己的头脑和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农民企业家或乡村振兴的引领者。”脚踩热土,郑奎波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