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孔融让梨,肯定大家都知道,就是讲在东汉晚期,山东有一个小男孩叫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他们之间团结友爱。
一天,他们的妈妈端来了一盘梨,哥哥就让他和最小的弟弟先选,结果他选了最小的,父亲看了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年龄小,应该把大的给哥哥们吃。
父亲又问:那按照这样的说法,不应该是最小的弟弟吃这个小的吗?孔融又说自己是哥哥,应该把大的让给他。父亲听了以后十分高兴,认为这孩子很懂事。
从此这个故事就传开了,成为每家每户教育孩子必讲的故事。
因为他们家从小就是接受儒家的思想,所以做事也很循规蹈矩,除了这个故事以外,孔融的孝道也十分有名。
他在1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非常伤心,当时一度差点要跟着去了,连走路都要有人扶着,从那以后他又被大家传诵孝顺。父亲死后,他们家里就剩下母子三人了,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也安逸。
等到他16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他的哥哥有事外出,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名叫张俭,是他哥哥的好朋友。当时社会矛盾比较严重,发生了党锢之祸,张俭跟当时的中常侍候有矛盾,于是就上书举报张俭,说他要危害国家,于是就下令抓捕他,他提前得到消息逃跑了。就跑来了孔融的家中,投奔朋友。
孔融接待了他,他当时觉得孔融还小,所以没有把实情说出来,但是聪明的孔融已经看出来了,就擅自做主收留了他。私藏逃犯是犯法的,但是他觉得这个人是哥哥的朋友,自己应该帮这个忙,但总归是要败露的,官府的人上门来找人,还把孔融和哥哥一起抓走了。但是具体这个罪名应该由谁来担呢,审案的人陷入了沉思。
孔融看到这个情况以后,主动说,是自己收留了他,哥哥不知情,所以应该是自己的罪。但是哥哥也抢着说,该罪犯本来就是自己的朋友,不应该弟弟代罪。审案人专门去问他们的家人,母亲说自己是监护人,其实罪在她。
就这样一家人开始争相赴死,后来当时的灵帝说,小的时候是孔融让梨,那么这个罪就由他的哥哥来受吧,于是处死了他的哥哥,挽救了他的生命。哥哥的一条命,换来了他的名声,后来他越来越出名。但最终还是因为自己口无遮拦,被曹操带上了不孝的帽子处死了。
他的死是值得人深思的,虽然小的时候聪明懂事,也很孝顺,但是到最后却没有好的结果。年少时,因为给哥哥让梨,被大家熟知。但这个梨也不是白让的,等到他16岁的时候,哥哥用自己的命换了他一命,但是他也没有好好珍惜,没把握好命运,还是被曹操随便按了一个罪名处死了。
所以无论起步的名声如何,重要的是一生都要有好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