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社旗 决胜脱贫攻坚战 唱响富民幸福歌

2020-10-19新闻14

社旗 决胜脱贫攻坚战 唱响富民幸福歌

③蔬菜产业带民富

社旗 决胜脱贫攻坚战 唱响富民幸福歌

①扶贫车间助增收

社旗 决胜脱贫攻坚战 唱响富民幸福歌

②特色种植鼓钱袋

社旗 决胜脱贫攻坚战 唱响富民幸福歌

教育扶贫富脑袋

社旗 决胜脱贫攻坚战 唱响富民幸福歌

幸福大院欢笑多

□本报记者孟向东本报通讯员杨银鹏申鸿皓王竟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今年以来,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社旗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战“贫”和战“疫”同向发力,攻坚减贫与巩固脱贫成果同步推进,脱贫攻坚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8235户88224人中,已有24573户81563人顺利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36%降至0.99%,85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以来在省市历次脱贫成效考核中,社旗均位于“好”的等次,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居南阳市第一,今年上半年代表全省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

“一条主线”掌舵把方向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到最后阶段,越要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紧抓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根本保证。”县委书记余广东说,社旗县坚持以党建链为轴心,做活“融”字大文章,把资源、资金、人力、物力凝聚在脱贫攻坚前线,真正发挥“1+1>2”的效应。

“安菜达蔬菜种植产业联合党支部成立后,针对企业提出的土地租赁问题,通过镇村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蔬菜基地面积就扩大了近2000亩。”苗店镇党委书记陈国刚说起全域党建的累累硕果,心里格外畅快。他介绍,该镇蔬菜扶贫产业目前已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培育壮大了3家公司、3家蔬菜种植合作社、20余户种植大户,通过务工就业、土地入股、股份帮扶、返租倒包等形式,带动2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83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社旗县出台《关于推进全域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因需而建、应建尽建,因需而联、应联尽联”的原则,打破“地缘”“业缘”限制,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推、服务联动和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的办法,实施与挂牌督战工作要求相结合、与年度重点脱贫任务相结合、与产业就业相结合“三个结合”的模式,在不改变现有党组织建制的基础上,打破原有地域、层次、行业等限制,在全县建立县、乡、村三级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全域党建的推行,改进了组织运作方式,拓宽了产业发展渠道,强化了兜底保障力度,凝聚了四联共建合力,把更多的体制外、域外党员等各类要素以组织形式引领凝聚到了脱贫攻坚一线,彻底改变了以往摇旗呐喊指挥的多、扛枪冲锋陷阵的少的局面,“红色引擎”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

“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贫困群众需求在哪里,全域党建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姬欣介绍,该县采取“5+X”模式,结合脱贫攻坚12个专项工作,成立了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域内就业、兜底保障等5个联合党总支和蔬菜、中药材、林果、兜底保障、社会扶贫、光伏、电商、扶贫车间、农村保洁、风电等11个特色联合党支部;各乡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党建+”的形式成立了相应组织,并将驻村结对帮扶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龙头企业中的党员纳入进来,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中,凝聚起攻坚强大合力,初步形成了“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方位引领”的党建助脱贫新格局。

眼下,在社旗,全域党建以强有力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破解工作难题的“金钥匙”。截至目前,社旗县联合党委组建5个联合党总支、11个特色联合党支部,在乡镇组建21个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65个专项联合党支部、194个村级联合党支部、530个联合党小组,近3万名域内外党员主动参与进来。非建制性党建对建制性党建起到完美的补充和优化,让一个个“党建孤岛”串联成“党建高地”,形成了全域党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可喜局面。

“双业”铺平增收路

“脱贫攻坚,重点在产业,关键在就业。”县长张荣印介绍,走好“产业+就业”的扶贫路子,带来了“两业”的共融互促、相得益彰,实现了产业带动就业、就业激活产业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在基地干活,只要肯下力,一天能挣200多元。”金秋十月,风清气爽,位于饶良镇的润辉农业有限公司供港蔬菜基地绿意盎然、一派繁忙,来自黄桥村50多岁的王凤玲手脚麻利,有说有笑地和大家伙儿一块采摘、分拣蔬菜,幸福和满足写满双颊,“是产业发展让俺端上了增收‘铁饭碗’。”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县之本、致富之源。社旗县持续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按照“全力抓脱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特色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在产业扶贫方面,该县专门成立农业扶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政府扶持、龙头带贫”的发展思路,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和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四跟四走四集”原则,以绿色、有机为发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带贫减贫为重点,紧密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确立了“蔬菜、中药材、林果、畜牧”四大扶贫主导产业;同时,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打破镇村行政区划,坚持成果各乡镇共享,培育壮大了满义蔬菜、安菜达蔬菜、仲景艾草、卓和林果、金构农牧等11个县级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6个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工程项目,扶贫产业总面积达到25.64万亩,实现了对1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产业扶贫大格局。

同时,该县还出台了《发展壮大农业扶贫产业的实施意见》《产业就业扶贫奖扶暂行办法》《农业扶贫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认证扶持验收奖补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做到对贫困户、参与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带贫企业的政策上支持、项目上倾斜、资金上扶持。依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灵活采取转移就业、土地入股、返租倒包、订单收购、托管经营、股份帮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全县各类扶贫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6万余户次。种树种花种风景,种菜种药种财富,让贫困家庭一度沉睡的土地、劳动力和自然风光等要素“活”了起来,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铺就了致富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持续提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该县强力推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强力推进组织劳务输出、吸纳本地务工、扶持返乡创业、安置扶贫公益岗位“四个优先”,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后劲。依托带贫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应训尽训;积极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合作,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设置保洁员、护林员、护理员等扶贫公益岗位,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对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依据务工收入情况发放就业奖补,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就业,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共23607人,已全部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劳务协作对外输出1460人,就近就业2999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29人,中介组织介绍就业6422人,利用再就业资金设置公益岗4927个,利用县级整合资金设置公益岗位2369个,自主外出务工5201人;健全“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金融扶贫四大体系,建立县乡村金融扶贫服务组织,全县评级授信贫困户20748户,累计安排风险补偿金8160万元,围绕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和参与带贫的市场主体,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2.12亿元,受益贫困户22375户次。

“三保障”夯实脱贫根基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两不愁三保障’是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余广东介绍,社旗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扑下身子“拔穷根”,精准施策“脱真贫”,凝神聚力“真脱贫”,其中突出抓好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夯实脱贫根基。

“俺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看病有医保,上学有补贴,政府还帮助改造了危房,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国庆、中秋“双节”,走进唐庄乡官营村脱贫户郎学师家,安静的小院温馨怡人,政府投资3.5万元由C级危房重新维修改造的新房子,面积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摆设简单却井井有条。而郎学师家的变化,只是社旗县落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一个典型缩影。

教育扶贫方面,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落实,2019年以来的三个学期,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3682人次,资助资金2430.01万元,实现贫困学生“应助尽助,不漏一人”;先后投入资金7.82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89所,全县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帮助952名贫困学生解决在网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少手机、电脑或者无网络信号、网络信号不畅等问题。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贫困群众参保补助政策,特困供养对象全额补助。去年至今,全县累计发放慢性病就诊卡2.9万个,累计就诊90余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4851万余元,贫困群众县域内就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共计2.3万人次,各类医保政策共计报销100余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2.4亿元;投入资金7008.4万元,对县内重点医院进行扩建升级,新建、改扩建乡村卫生机构90个,实现了贫困群众县域内就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政康保工程”、城乡医疗救助和医疗兜底救助六次报销“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全县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危房改造方面,对所有贫困户住房全部进行安全等级鉴定,投入资金1.52亿元,改造农村危房8874户,切实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农户“忧居”变“优居”,贫困群众全部住上了“放心房”“安全房”“满意房”。另外,投入资金1.12亿元,对117个行政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87.57%,其中85个贫困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社会保障全,脱贫根基稳,政策红利正引领全县群众向全面小康阔步迈进。

“四集中”织密兜底网

“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收官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张荣印介绍,社旗县应兜尽兜、不落一人,以“四集中”破解“幸福密码”,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住的像宾馆,吃的似饭店,护理有‘保姆’,医生在身边……”今年国庆,入住兴隆镇珪璋村幸福大院四个多月的丁成全老人,完全没有了当初“七十不过夜,八十不出门”的顾虑,“幸福大院真幸福,这里就是我的家!”

2017年老伴儿去世后,丁成全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幸福大院建成后,镇村干部和帮扶人多次上门才做通思想工作,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勉强”住进来的。他说,来时不想来,一来不想走,住到幸福大院就像掉进了“福窝里”。

从“有顾虑”“不想来”到“真幸福”“不愿走”,是该县扎实推进“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的缩影。

今年以来,社旗县把特殊贫困群体兜底保障工作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对符合“三类人员、六种情形”条件的人员,灵活实行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四集中”的办法,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政策资金、部门职责和医保政策“四种整合”措施,有效破解了机构建设、运营经费、监督管理和医养结合“四大难题”,妥善解决了谁来兜底、长期运营住得起、谁来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问题;同时,通过分类施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确保兜得全、兜得住、兜得好、兜得稳,让特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目前,全县累计筹措投入资金1.06亿元,建成“四集中”机构100家(其中幸福大院52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对象中,符合条件的2609人全部入住相应机构集中供养,实现了“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收官之年当有收官之策。余广东表示,全县上下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当好“排头兵”,狠下“绣花功”,啃下“硬骨头”,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发起最后的冲刺,早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社旗党员干部初心未改,父老乡亲梦想可期,正奋勇走上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来源: 河南日报

#扶贫车间#就业#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