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多彩“那”乡绘兴隆图景

2020-10-19新闻14

多彩“那”乡绘兴隆图景

产业工人在火龙果基地务工。

多彩“那”乡绘兴隆图景

贫困户在扶贫车间里稳定就业。

多彩“那”乡绘兴隆图景

震东集中安置区农民工驿站为搬迁户提供就业指导。

多彩“那”乡绘兴隆图景

粤桂小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多彩“那”乡绘兴隆图景

震东集中安置区华灯初上。

被称为“那”文化之乡的隆安,是古老壮乡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但受制于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干旱缺水,该县曾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

为了脱贫,隆安人立下愚公移山志,战天斗地,接续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隆安县实施跨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引出源头活水;实施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搬”出崭新生活;实施“一户一增收”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五金合一”带贫益贫、带富益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完成12家乡镇卫生院、11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截至2019年底,隆安县6.8万贫困人口脱贫、6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96%。2015年至2019年连续五年,该县荣获全区贫困县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一等奖和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今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隆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起点上,多彩“那”乡凝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描绘兴隆安定的幸福图景。

1“五金带贫”拔穷根

每当夜幕降临,隆安县那桐镇、丁当镇绵延万亩的火龙果基地便亮起璀璨灯光。2017年以来,隆安县火龙果种植面积从3.95万亩增长至目前的7.2万亩,火龙果良种覆盖率达100%,水肥一体化、火龙果补光等新型农业技术运用纯熟,产量稳居全国前列。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隆安县以火龙果产业作为扶贫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扶持引导龙头企业联盟闯市场,“那之乡”火龙果品牌叫响全国。火龙果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深度合作,创新探索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返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享股金等“五金带贫”模式,实现了企业有发展、贫困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的多赢局面。

除火龙果产业外,隆安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香蕉、糖料蔗等带贫益贫特色产业,在全县63个贫困村均建起产业扶贫示范园(产业基地),80%以上贫困村建起电商扶贫站点。

如今,产业经济已经成为带动隆安村民致富的“发动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8.1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0.8%,其中有12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了土地,共获得租金541万元,每年约有5000个以上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发放薪金9970万元。仅金穗、金福、龙穗等龙头企业就吸收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500万元入股,每年支付的分红超过500万元。

2 易地搬迁挪穷窝

天刚蒙蒙亮,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便热闹起来。居民们有的进入农民工产业园、扶贫车间、特色产业基地就近上班;有的承包小区商铺,经营便民菜场、便利店、小吃店;有的聘任社区工作人员,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尽快融入新环境。在震东集中安置区,配套幼儿园、小学、中学向孩子们敞开大门;业余时间,群众艺术馆文体课程免费开放。

安置区内配套的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及各类平台服务,让人如沐春风。在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可申请低保、困难救助和技能培训,了解就业信息;在社区卫生室,可享受门诊报销政策;在社区爱心超市,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换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在单元长微信群,可以反映社区管理、安全防范、物业服务等存在问题。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震东集中安置区建设了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城融合区,为群众夯实“一个家”,提供“一个学位”,保障“一个岗位”。

“好日子,搬出来。”2015年以来,隆安县深入实施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到县城的新路子。震东集中安置区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4万,涉及9个乡镇,占隆安县搬迁总数的98.97%,不仅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安置问题,还有效拉大县城的发展框架,形成“一江两岸”的发展格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同时,该县尊重群众意愿,采取“一点一策”办法,对不愿意离土离乡的贫困户建设7个乡镇安置点,实现就近搬迁97户355人。

3 安全饮水有保障

村民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沁润心田。这得益于南圩爱华、都结陇选片区跨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项目,自来水管道延伸数十公里,层层加压,将“脱贫水”送入都结乡陇选村的山区群众家。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隆安县石山地区的部分村屯水源极为匮乏,常年季节性缺水、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只能依靠原生水潭、地头水柜、家庭水窖等集蓄雨水来解决。

2016年,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彻底解决石漠化地区常年季节性缺水、饮水安全难题,隆安县创新实施跨乡镇、村屯远距离引调水的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即将全县存在季节性缺水、饮水不安全问题的18个村156个自然屯划分成5个集中供水区域,到缺水村屯以外的地方寻找合适水源,用远距离铺设供水管道的方式实现接自来水入户,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长期存在的饮水困难问题。

截至2019年12月,所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覆盖18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屯,3.2万多名群众彻底告别“望天吃水”的历史。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村屯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项目,隆安县解决了115个行政村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7%,实现了饮水安全有保障。

4 粤桂携手见真情

金秋9月开学季,位于震东集中安置区的粤桂小学书声琅琅。安置区移民搬迁户子女在这里迎来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在粤桂小学项目建设过程中,广东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0多万元,化州市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前来支教,推动当地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粤桂携手,山海同心。自2017年隆安县与广东省化州市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帮扶协作主体责任,在资金、产业、劳务等领域深入交流,协作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卫生协作成效初显。

截至目前,广东对口帮扶资金1.35亿元集中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配套粤桂小学、农贸市场、扶贫车间、粤桂小学进校路等项目,惠及贫困人口3.4万多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000多人。

化州市派出工作组挂驻隆安,选派4批126名教师、32名医生到隆安支教支医。隆安派出6名干部到化州挂职,组织教师、干部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到化州、茂名培训。通过设立化州市驻隆安县劳务输出服务站,两地联合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班等形式,隆安7000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隆安县引进茂名市企业投资项目12个,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869人。隆安火龙果、香蕉、板栗等农特产品销往东部地区,销售额7600多万元,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305人。

(黄初艺/文 何宏生/图)

#扶贫车间#就业#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