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上世纪末,有一种手术始终困扰着外科医生。并不是该手术多么复杂,而是这种手术的死亡率很高。即便不死亡,也会因为术中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进而留下终身残疾。因此,很少有医院能够开展,更不要说高水平。
那么,有人就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手术,这么厉害?
这种手术叫做“嗜铬细胞瘤手术”,一般指的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部位的手术。
如果单纯从大小或者位置上来看,该手术并没有让人吃惊的地方。大家想一想,人的肾脏只有那么大,而肾上腺只是位于肾脏上极的一小块组织。即便把整个肾都切下来,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这个手术难就难在“不能碰”。如果是没有功能的瘤体,一般不会出现血压心率变化;如果是有功能的瘤体,一旦触碰之,血压和心率几乎在几秒钟内就会爆表。而一旦盲目把这个瘤体切掉,血压和心率又会像江水决堤一样、瞬间测不出。因而,很多患者就在这一升一降过程中出了意外。
为了让较真的朋友彻底明白其中的机理,我们从专业角度介绍一下它:
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肿瘤可持续或间断合成和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可比体内正常水平高20~50倍,甚至高达100倍,由此可产生与此有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以心血管系病理改变为主。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多汗、头痛、心悸、气短、恶心、呕吐,阵发性苍白,基础代谢率增高,多伴有体温升高,有些患者伴有高血糖和尿糖以及儿茶酚胺型心肌病。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在受到疼痛或者精神等刺激下发作。因此,当身边有这样人时,一定要提醒他去医院检查一下。
长期恶性高血压可继发心肌劳损、冠状血管供血不足、肾功能障碍、视网膜炎、糖尿病等。手术中的精神紧张、创伤刺激、肿瘤部位的挤压等均可诱发儿茶酚胺的释放,出现严重高血压危象,甚或心力衰竭、脑出血等,而一旦肿瘤血流完全阻断后又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是由于儿茶酚胺急剧下降的原因,表现为严重低血压等循环紊乱。
正因为有器官的慢性损伤和手术期间剧烈的变化,这种手术的风险才异常的大。从麻醉专业角度看,循环功能表现的这种急剧变化是麻醉与手术危险性的根本原因,因而明确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测,尽可能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并控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嗜铬细胞瘤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近些年,由于麻醉学科的迅速发展,在围术期患者生命机能控制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只要外科医生能够与麻醉科医生密切配合、充分进行术前的扩容和降压准备、术中做到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以及在处理瘤体过程中及时告知手术进程,这种手术已不再是外科的禁区。
最后,再次强调一点:术前、术中及术后外科与麻醉科的密切配合是该手术的成功关键!另外,患者一定要听指挥,这是关乎生命的手术!
参考文献:
1.袁文祺, 王卫庆. 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09):81-82.
2.郭秀, 朱玉梅, 孙玲.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0(010):158-158.
3.文晓兵, 江学成.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和管理[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7):4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