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拿来主义作者用比喻指出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有哪三类人

2020-10-19知识16

《拿来主义》“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什么?导致这 “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三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其一:占有,“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其二: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其三道:创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原文】: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回有辨别,不自私。没有答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启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

拿来主义作者用比喻指出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有哪三类人

拿来主义全文讲的是什么 《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人们发现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9666131,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

拿来主义作者用比喻指出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有哪三类人

拿来主义 作者用比喻指出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作者用比喻指出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有哪三类人

#鲁迅#文化#拿来主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