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2020-10-18新闻22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 郭歌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明珠联袂,三星聚洛。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举办学术交流大会之际,10月18日上午10时,“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三大石窟首次举办的大型艺术联展,三大石窟,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将在古都洛阳上演为期三个月的文化和视觉盛宴。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据悉,本次展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主办,洛阳博物馆协办,得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展览通过“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三个大的板块和主题展厅,对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宏大的规模、丰厚的历史文化、精美的艺术和数十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成果进行充分展示。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佛教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生动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丝路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中外文明互鉴的彰显和反映。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硕果,是中国最为优秀、最具规模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石窟群落。因其创造性的杰作,三大石窟分别于1987年、2000年、2001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而作为艺术联展举办地,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和重要节点城市。目前,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馆藏文物42余万件,龙门石窟、汉函谷关、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洛阳市副市长魏险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三大石窟以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承担历史使命,持续深化合作,通过对石窟文化艺术的多种形式展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更广泛地走遍国内、走向海外,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使者。

相关链接:

三大石窟联展洛阳博物馆开幕

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1800多年前东汉应劭注《汉书》中的一句话。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编撰《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说:“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丝绸之路上著名重镇,是文化荟萃的国际都会。中原文化在这里扎根,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以及随着佛教文化东传而来的西亚、中亚文化也在此汇聚、碰撞和交融,多种宗教信仰也在这里共生共存,留下了丰厚见证,可以说敦煌是人类多种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十字路口。

敦煌石窟,是甘肃敦煌地区石窟之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现共有洞窟812个,其中莫高窟735个。

1961年,莫高窟及所属榆林窟、西千佛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成为中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石窟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鸣沙山麓的峭壁上,前临宕泉河,东向祁连山余脉三危山。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持续不断的营建形成莫高窟南北长达1680米的石窟群,成为世界上现存绵延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如今的莫高窟共有735个石窟,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石窟492个,保留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等不同时期的壁画45000平方米和2000多身彩塑。

另外,20世纪初发现的藏经洞遗书中还保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典、经济文书、文学、科技、史地资料以及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5万余件。因此,敦煌莫高窟是鸣沙山上的佛教艺术圣迹,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而熠熠生辉。

此次联展,敦煌厅的展览分为序言、丝路漫行、庄严佛宫、世间万象、壁上丹青、万众一心等6个单元,对敦煌莫高窟丰厚的历史文化、精湛艺术和保护历程、成果进行展示。为本次展览,敦煌研究院提供近200件(套)展品,包括文物8件、复制洞窟3个、复制彩塑5件、精美壁画临摹品等,特别展出三个复制洞窟:第3窟、第275窟、第285窟以及第432窟的中心塔柱,让游客身临其境般地欣赏洞窟实景和精美艺术。

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

长城以北,代北平城,北魏皇都,雄踞塞外。平城西郊,武州川和武州山相依,武州山崖壁石窟高大,造像雄伟,巍巍然,古人称其“真容巨状”,这就是北魏皇家工程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倚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大小造像59000多尊。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凿洞窟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的一项皇家工程,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石窟内容丰富,雕饰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皇家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是现存的公元5世纪中国中原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代表着5世纪后半叶的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次联展,云冈厅展览分为前言、平城法事、五窟帝华、双窟雄风、遗珍撷英、守望前行等部分,对云冈石窟丰厚的历史文化、精湛艺术和保护历程进行展示。展览以院藏文物、石窟精品图片、3D打印窟龛、洞窟VR、宣传片等展品形式呈现,展出文物近40件套、复制窟龛3件,图片近百张,其中有第20窟大佛3D打印品、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7立佛龛3D打印等比例复制品,将带给观众一个欣赏艺术、享受美的过程。

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是世界现存公元5-1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石窟位于千年帝都的洛阳城南郊,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远望如阙,故称“伊阙”。在伊河两岸东西两山崖壁上,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南北长一公里。这里山青水绿、万象生辉,钟灵毓秀、景色宜人。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河南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距今已1500多年。北魏已降,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和北宋诸朝,大规模断续营造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0多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块、佛塔近80座。北魏和唐代是龙门石窟开窟造像的两大高峰,其中北魏时期的造像占龙门窟龛造像总数的30%,唐代占60%。龙门石窟因其规模之大、造像之美、艺术之精、题记之多、内涵之丰、底蕴之深、文化之厚、皇家风范之显而蜚声国内外。

龙门石窟具有诸多鲜明的特点,第一、龙门石窟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在北方地区的石窟中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是最优的。第二、龙门石窟是北魏和唐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国唯一兼具两个王朝皇家风范和皇家色彩的石窟,特别是大唐帝国时代的皇家工程和文化遗产,在中国佛教石窟中独具特色。龙门石窟佛教艺术形成了北魏造像褒衣博带、秀骨清像、表情温和、潇洒飘逸的“中原风格”和唐代造像体躯丰腴、面相圆润、隆胸细腰、典雅端丽“大唐风范”,对当时中国乃至域外的佛教雕塑艺术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龙门石窟中现存有2800余块碑刻题记,共30余万字,是全国石窟中最多的。这些题记堪称一部“石史”,被誉为“古碑林”,保存有反映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宗教、审美、艺术、书法、音乐、建筑、职官、地理、忠孝、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珍贵资料。第四、龙门石窟的造像内容涉及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如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密教、三阶教,甚至包括道教、景教的雕刻而为中国石窟艺术中所罕见。因此,龙门石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龙门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极其突出,并具有世界意义。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此次联展,龙门厅展览分为前言、平城遗韵、华夷新风、大唐风范、掇菁撷华、守正创新等单元对龙门石窟丰厚的历史文化、精湛艺术和保护历程、成果进行展示。展览以院藏文物、石窟精品图片、3D打印窟龛、洞窟VR、宣传片等展品形式呈现,展出精品文物近70件套、3D高保真打印窟龛6件,图片近百张,其中,部分考古发掘出土的精品文物首次展出,十分难得。展览集中呈现龙门石窟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演变和独具特色的皇家风范。

此次三大石窟齐聚洛阳,联袂展览,提供了丰富的精美展品,努力发挥文化遗产育人、化人的作用,使广大民众享受文化艺术盛宴,更好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文精神,并贡献力量。

编辑:洛分

#文化遗产#考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