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秋声【南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译文】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
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秋蝉哀鸣。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注释】
①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九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
②豆雨:即豆花雨。
③二十五点:指更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所以叫更点。
④丽谯门:魏武帝曹操曾筑楼名“丽谯”。谯门:指城上能望远的楼。
⑤彩角:即画角。
⑥笳声:胡笳的声音,其声悲凉。
⑦砧声:砧杆声,即捣衣的声音。砧:捶物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赏析】
开端写听者时间、地点环境,并点明题面,且以“凄凉”情愫惊笼罩贯注全章。以下依次写秋雨秋风声、更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感秋、愁夜、怀人、感伤兵灾、悯惜农家辛苦等复杂情思,末以愁蛩、夜雁收结,以“诉愁”总结。全词谋篇严谨,意象繁而不乱,词情传达层层递进,具较高艺术水准。
【背景介绍】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成淳十年(1274年)进士。宋亡不仕。以忆旧感伤写亡国之痛,但并不低沉暗淡,时有悲壮之笔。有《竹山词》。
【格律对照】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平。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说明:灰色字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
#红叶#蒋捷#玉佩收藏
【注释】
①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九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
②豆雨:即豆花雨。
③二十五点:指更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所以叫更点。
④丽谯门:魏武帝曹操曾筑楼名“丽谯”。谯门:指城上能望远的楼。
⑤彩角:即画角。
⑥笳声:胡笳的声音,其声悲凉。
⑦砧声:砧杆声,即捣衣的声音。砧:捶物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赏析】
开端写听者时间、地点环境,并点明题面,且以“凄凉”情愫惊笼罩贯注全章。以下依次写秋雨秋风声、更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感秋、愁夜、怀人、感伤兵灾、悯惜农家辛苦等复杂情思,末以愁蛩、夜雁收结,以“诉愁”总结。全词谋篇严谨,意象繁而不乱,词情传达层层递进,具较高艺术水准。
【背景介绍】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成淳十年(1274年)进士。宋亡不仕。以忆旧感伤写亡国之痛,但并不低沉暗淡,时有悲壮之笔。有《竹山词》。
【格律对照】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平。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说明:灰色字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