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2020-10-18新闻12

鲁迅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这话无论放在过去还是现代都非常适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与大家聊聊一个“两害相较取其轻”的经典案例,那就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迁都事件。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北魏原先的首都位于平城(今山西大同),这里偏北地寒,环境恶劣,各种条件都远不如中原地区的洛阳。更重要的是,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因此,孝文帝便开始产生了迁都洛阳的想法。

不过,封建时期的帝王虽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由他一人说了算。比如像迁都这种涉及到各个阶层利益的大事,皇帝的意见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没有群臣的支持,那么基本也没戏。

北魏是由古代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世居北方,权力的根基也在北方。虽然繁华的中原地区对鲜卑贵族有很强吸引力,可若要迁都到中原地区就意味着这些贵族要与过去的权力做割舍,这是他们万万不愿放弃的事情。孝文帝知道群臣们的想法,所以他很清楚只要提出迁都,就会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事情一旦被搅黄,那么以后就再难提起此事了。于是,孝文帝便打算跟群臣们玩套路,让大家最终心甘情愿地接受迁都。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北方由北魏统治,南方由南齐统治。虽然北魏实力更强,但想要通过武力征服南齐却还欠缺火候,这一点在北魏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然而,某一天在朝堂上,孝文帝却突然对群臣说要以举国之力讨伐南齐,他还声称已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的是大吉之卦,所以应该赶紧厉兵秣马准备杀向南方。

孝文帝的这番言论着实是吓到了北魏群臣,大家心中嘀咕着皇帝是不是疯了,能不能打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孝文帝的叔父、任城王拓跋澄。他列举了各种不宜开战的理由,每一条都是言之凿凿。孝文帝自知理亏,说不过任城王,所以便假装很生气地对任城王说:“这是我的国家,你要妨碍我实现大计吗?”一般人看到皇帝发怒基本就怂了,可任城王却不是个软柿子,他对孝文帝说:“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退朝后,孝文帝将任城王单独召入宫中,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他。原来孝文帝是想以出兵攻打南齐为借口,将举国上下都动员起来,等大家都觉得万难接受的时候,自己再抛出迁都方案。与开启战争相比,大家宁可选择迁都,所以这事自然能水到渠成。

任城王为人聪明豁达,忠于社稷。他很清楚迁都的各种好处。因此在听了孝文帝的解释后,他马上表示全力支持,并愿意与孝文帝一起演双簧。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在任城王的帮助与配合下,孝文帝终于顺利完成了动员全国“南征”的第一步。493年八月,孝文帝亲率北魏文武百官和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开进。原先许多大臣都希望别人站出来反对,自己不愿做“出头鸟”,可是眼下马上就要生米煮成熟饭了,再不出来说说就没机会说了,于是便纷纷跑到孝文帝面前说南征万万不可行。孝文帝心中暗喜,表面却很严厉,把每一个前来游说的大臣都骂个狗血淋头。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493年九月,北魏大军抵达洛阳。孝文帝下令全军继续南进,大臣们都知道过了洛阳后事情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于是再一次集体“泣谏”孝文帝收回成命。孝文帝一看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于是便说:“这次我们以举国之力南下,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收手,那还不被世人笑掉大牙?眼下我们已经身在洛阳,如果不南征的话,那就把这次行动名义改成迁都。同意迁都的站左边,不同意迁都要求南征的站右边。”此前一直反对南征的南安王拓跋桢看到皇帝态度有所缓和,又怕好战派进来搅局,于是赶紧说:“干大事的人都是自己拿主意的。陛下打算放弃南征,迁都洛阳,这是我们这些大臣的心愿,也是天下苍生之幸。”大多数北魏贵族虽都不想迁都,但又害怕打仗,所以只好表示同意。

北魏孝文帝迁都,一场君臣之间的套路博弈

孝文帝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给出了难以接受和更难以接受的两个条件,强迫大家二选一。北魏贵族们只好“两害相较取其轻”,从而让孝文帝实现了迁都洛阳的本意。这件历史事件虽然发生在1500多年前,但对我们现代人也同样有启发。在与人谈判的时候,先抛出一个让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然后再假装妥协达成自己原本就期望的条件。当然凡事都有度,如果提出的条件太夸张,那么对方甩头走人,谈判自然就宣告破裂了。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