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7个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康德的哲学体系是有缺陷的.

2020-10-18知识6

7个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1、泰2113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5261。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4102海水蒸发的1653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2、赫拉克利特: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3、毕达哥拉斯: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的人。4、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5、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个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康德的哲学体系是有缺陷的.

“存在即合理”到底是谁说的?~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王小波今天我想来说说一个前文的疑点,我在某一天的博客上引用“存在即合理”时是德国老头黑格尔的名言,可是我用搜索“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时却有好多条目说法国的大哲学家萨特也曾经说过这句话。我本着一个怀疑主义者的态度,对这个疑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有两种可能性:1。这句话是黑格尔说的,萨特只是引用黑格尔的话,别人误以为这句话是萨特说的。2。这句话是黑格尔先说的,然后萨特又说了一次,只是因为两人的观点相同,而说出了同样的话。总之就是黑格尔在萨特之前说过“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在对这两种可能性进行分析之前我先纠正一个错误,大多数人认为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意思是: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当时在我的博客上温贝贝同学的留言就是这样认为的。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原文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作为一个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

7个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康德的哲学体系是有缺陷的.

有哪些哲学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哲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路人编辑:哲学上的事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虽然大概是因为这是一个系列问题。这里应当与自然科学之“事…

7个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康德的哲学体系是有缺陷的.

德国哲学家总结人生四句话 德国哲学从I.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G.W.F.黑格尔到L.费尔巴哈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产生过程和基本特点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德国也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一,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德国古典哲学广泛吸收了以前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对它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以R.笛卡尔和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17~18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学派和启蒙运动学派、德国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和以G.E.莱辛为首的启蒙运动学派。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

尼采的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的具体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能带阐述例证更好。19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尼采的“权力意志”Wille zur Macht,是尼采思想体系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各位都知道,尼采不是传统的哲学家,不仅如此,尼采是个。

为什么说鲍姆嘉通是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不仅仅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而且也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鲍姆嘉通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具有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意义。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实践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启示。亚历山大·哥特利市·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1714—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博士学位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35)和未完成的巨著《美学》(1750-1758),此外,在《形而上学》(1739)、《‘真理之友’的哲学书信》(1741)和《哲学全书纲要》(1769)中,也谈到了美学问题。他的思想对康德、谢林、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家发生过重大影响。一、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在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文学界苏黎世派和莱比锡派的大辩论中,鲍姆嘉通是站在苏黎世派一边的。同时作为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信徒,鲍姆嘉通已经不满意理性主义。

康德美学的来龙去脉?谢谢! 康德美学内容丰富复杂,而且晦涩难解,在这种前提下,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康德美学的核心或者关键。这个核心或关键就是:美是真与善的桥梁。这就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导论中。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然而,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的原因或根源诉诸于自明性,并不是米利都哲学家们的疏忽或有意的回避,而是当时希腊民族对自然界的普遍信念使然。2、对于泰勒斯来说,一切。

#康德#哲学家#美学#西方美学#哲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