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一片后三国事情西魏权臣宇文泰和他的宠臣苏绰的对话,这篇对话或许是伪作,但是其核心非常高明,完全切合了君王权谋之术的精要,这个简短的对话是关于贪官的。
北魏经历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进入多事之秋,六镇之乱,河阴之乱,高欢弄权、北魏分为东西魏,一个为高欢把持,一个为宇文泰把持,作为一人之下的权臣,宇文泰非常欣赏曹操的权术。
后来和宠臣苏绰对话的时候,宇文泰问如何驾驭臣下,对话原文如下: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苏绰曰:具官。问:何为具官?曰:用贪官,反贪官。问:既是贪官,如何能用?曰:为臣者,以忠为大。臣忠则君安。然,臣无利则臣不忠。但官多财寡,奈何?问:奈何?曰:君授权与之官,使官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虽官得其利,然寡人所得何在?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官忠则江山万世可期。叹曰:善!然则,既用贪官,又罢贪官,何故?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苏绰认为,要想驾驭臣下,让他们忠心耿耿的给君王做事情,最简洁的办法莫过于任用贪官,因为贪官的追求只有银钱,对江山社稷的危害实际上很小,这一些贪官因为皇帝的信任得到捞取钱财的机会。
他们自然投桃报利,对君王死心塌地的侍奉,这比起那一些犯上作乱、图谋不轨的大臣安全多了,而且贪官的目的在君王跟前达到,自然不会有别的非分之想,比起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志士来说,君王自然知道那个对他有利,那个有害。
不得不说,不管是苏绰的真实意思,还是后人的杜撰,这个完美的抓住了私利核心,也熟悉兵法中心战为上的策略,而且和法家系统的言论不谋而合:
《韩非子》。韩非曰:“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臣之情,害身无利;君之情,害国无亲。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法家的核心是:只要君王、臣子直接建立一个巧妙的平衡点,这个点就能支撑起一个国家,双方的利益达到交合,互为依赖。不管苏绰的言论更加直白,他说明了蓄养贪官,让这一些贪官办事情。
要知道,贪官也要有能力才能贪着,他们贪着把事情办了,如果引起民怨就砍了,使用完就丢向来是传统,譬如武则天任用酷吏,不管他们多牛,不过是工具人而已。贪官也是一样。
和珅受乾隆宠信,不管是他办事能力还是敛财能力都是首屈一指,尤其能够绕过户部等给乾隆筹办用费,简直就是乾隆的钱袋子,这个钱放在和珅口袋还是国库都没啥区别,所以,和珅贪对乾隆来说,没什么危害。
皇帝要求不多,只要忠心即可。严嵩、和珅,都是有名的贪官,他们只要忠心,皇帝自己能够牢牢把握住大权,他们贪财不引起民愤就没事,等事情不可开交之后只需要一道圣旨,他们下场也差不多,死后抄家,贪得的钱财一夕充公,并不会外流。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并非虚言!
反观清官,动辄圣人言,天下事,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而贪官则只要皇帝想,就刀山火海的拿下来!因此,皇帝更加喜欢贪官,也是皇帝对贪官的宽容度高于清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