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美食·美说│吴茂钊?: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2020-10-18新闻16

原标题:美食·美说│吴茂钊?: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美食·美说

与水山洞林媲美的

荔波美食

作者:吴茂钊

美食·美说│吴茂钊?: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以大小七孔闻名于世、溪河交错、奇山洞林特的的荔波县,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边陲,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大杂居小聚居着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毛南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人口较多的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5% 。除常用的蔬果野菜外,有水果树种有5科114种,竹类1科14种,为旅途中的荔波饮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

荔波美食具有典型的黔南民族风味酸辣鲜野黔菜风格,民族风味突出,除了典型的家常长桌农家欢乐宴席,这里还擅长制作江河溪湖山间林区之鲜美稀奇之物,诸如布依族的全狗宴香肉系列、盐酸菜、阴辣椒,水族鱼包韭菜、鸡煮菜稀饭,毛南族的腌蚯蚓,各民族均制作的虾酸、杨梅汤、烤鱼烤乳猪、血豆腐、水虫稀饭、蜂蛹、竹虫柴虫九香虫等食物。

鱼包韭菜

远古时代,水族地区洪水、疾病、贫困、饥饿的阴云笼罩着水乡大地。水族同胞们面对这突袭的灾难,无所畏惧,想尽各种办法与疾病展开顽强的斗争,采集了九种当地蔬菜和鱼虾合制成一种包治百病的良药妙方,治好了许多在病魔中挣扎的水族人民。他们重建家园,水乡很快又恢复了原有的青春活力。可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药方失传了,为表达对先辈的敬慕和怀念,水乡同胞用韭菜代替九菜,沿袭成今天的韭菜包鱼。并在隆重节日里款待客人表示祝愿大家永远健康和在丧事作为祭品表示对先辈们的怀念。

美食·美说│吴茂钊?: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鸡煮菜稀饭

鸡煮菜稀饭是荔波及周边县市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民族习俗,这里的同胞不论远亲近朋,或是非亲非故的陌生人,只要踏入家门,均为上宾。常在宾客到家后,最先用来作招待宾客的垫底饭,亦称迎宾饭。吃完此饭后,才开始安排正餐。按照民族习惯,一般将鸡煮熟后分成八块,主宾食头,尾作礼品送给主宾带走,其余部分由主人依宾主尊卑分配,不足时多杀鸡,剩余部分主人享用。

美食·美说│吴茂钊?: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杨梅汤、冰粉冰酱

荔波地处贵州广西两省区的交界处,地形聚集了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的综合优势,既有高山,也有丘陵,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了盛产野果杨梅、冰粉籽等山野之物,勤劳的人们将杨梅腌泡糖蜜成杨梅汤,既是长久保存野果,又是炎夏解暑之妙,也有泡酒饮之的习俗;冰粉籽更是奇妙之物,用纱布包上,在清水中搓揉出浆,用生石灰水或酸汤等物点制,破坏其植物蛋白快速凝固成晶莹透亮的结晶体,带汤汁,辅以杨梅汤或蜜玫瑰、红糖水,其冰爽解渴不可言之,神奇而美妙,回味无穷。

美食·美说│吴茂钊?: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曾庆伟 著

曾庆伟 著

作 家

吴茂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烹饪教师,贵州省吴茂钊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黔菜推广与教育体系研究》、《贵州辣椒蘸水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农业推广硕士。中式烹饪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中国黔菜文化传承导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黔菜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黔菜理论体系建设者、黔菜文化研究开拓者、黔菜人才教育践行者、黔菜产业发展推动者、黔菜体系标准起草者,《味道中国》、《中国黔菜大典》、《黔菜烹饪技术》、《黔菜全民教育》系列丛书总主编,出版《美食贵州》、《贵州江湖菜》、《贵州农家乐菜谱》、《贵州风味家常菜》、《贵州名菜》、《贵州火锅》、《贵州名厨 经典黔菜》、《黔菜观察》《黔菜味道》、《黔菜传说》、《追味儿,跟着大厨游贵州》、《黔之味,大厨带你吃贵州》、《苗家酸汤》、《干锅菜》、《火锅菜》、《铁板菜》等十数部图书,发表专业文章千余篇。

#地方美食#吴茂钊#荔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