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辉、汪伟秋10月18日报道:今天上午7点30分,2020上海10公里精英赛鸣枪开跑,3000名跑者同场竞速,形成一道紫色浪潮。 大型路跑赛事如何在防疫上“抠细节”?比赛中的这些“标准”或许将为2020上马提供些许参考。
五年打造一流赛事
创赛于2016年的上海10公里精英赛,自诞生以来,赛事不断升级,去年喜迎代表国际认可的世界田联铜标认证,正式踏入世界水准的路跑赛事行列。
记者了解到,2020上海10公里精英赛并未邀请国外精英运动员参赛,为保证每位跑者的健康安全,赛事规模定为3000人,项目设10公里单项。
赛事起终点也作了相应调整,由原来的丹巴路-华东师范大学改至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区域,起终点设置在相邻区域,科学安排,统一管控。
赛事终点以拉长流线、减少互动活动等手段,减轻终点区域人员疏散的压力,保障赛事安全。光复西路作为起跑路段,较往届赛事的路段更宽,赛道的路面情况和隔离配套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最终,王壮选手以30分07秒的成绩获得本届赛事的男子冠军,张新艳选手以33分00秒的成绩摘得女子桂冠。
精英赛安全防控拒绝松劲
除了天公作美,赛事组委会还为跑者做足保障,于2公里、4公里、8公里及终点设有饮水饮料站,6公里处特别为跑者设置了饮水用水站及喷淋站点。
另外,502名志愿者、45名裁判、300名公安及600余名安保人员共同编织起一张安全网,全力以赴为所有跑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据悉,赛事共设4个医疗站点,配有5辆医疗救护车全程保障,在赛道沿线共布有100余名急救志愿者,随时关注跑者参赛状态,第一时间为跑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让所有跑者能够安全顺利地完赛,是上海10公里精英赛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组委会全面而仔细地审视了跑者参赛的每个流程、环节与场景,制定对应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赛事一线工作人员及参赛者在参赛和上岗前都要提交核酸阴性检测报告和《健康安全责任承诺书》;
除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在装备领取现场、赛事起终点和集结区等候发枪时都需要佩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不必要的交流和肢体接触;
为避免替跑、蹭跑等行为,赛事起点设置人脸识别系统,选手进入赛事区域时必须出示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和测量体温,身份及体温核验通过后才能进入集结区;
赛事起终点区域和赛道沿线不设观赛区,现场安保人员劝阻群众的围观聚集;
排队、集结和比赛期间,广播和工作人员协力提醒,集结区地面也特别准备了安全社交距离点位,以引导跑者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起点采取分区集结、分两枪起跑的方式,减少赛道人员密度,为跑者们提供舒适的赛道和比赛环境;
选手参赛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肢体接触,补给以瓶装水为主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选手完赛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放口罩并要求其佩戴;
赛事各个区域也会每两小时全面消毒一次,全方位高频率保证公共区域的安全和卫生。
2020上马计划11月29日举行
2020上海10公里精英赛距离2020上海马拉松仅一个月时间,是这场上海城市名片赛事最好的赛前预热。
“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防疫对于大家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只有在实际操作当中,大赛的工作考验当中,我们才能不断总结经验融入到今后赛事。希望我们(上马)马上会有好消息。”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瑾介绍到。
例如,10公里精英赛由去年7000人规模如何缩减到今年3000人,周瑾解释了这个人数的由来。“主要还是考虑起终点、路线的空间容量,要拉大社交距离,所以在这方面要求评估会更高。”
“原来只要考虑如何把赛事各个环节运营的更细致,今年开始每个环节同步配套防疫的方法。”周瑾举例介绍,10公里精英赛就梳理出包括赛前领装备的一共14个赛事场景。
比如500多位志愿者,会根据不同岗位分为一线和二线志愿者。一线因直接接触到运动员,就需要做核酸检测。甚至赛事物品,例如铁马都要连夜消毒。
那什么气温适合举办马拉松?周瑾表示,对于全马比赛来说,比较适宜的气温在14~18摄氏度之间。但影响气温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很多,像去年上马时就依然很热。所以今年计划的上马时间依然是11月29号,赛历还没有变。